昨日,东城区东四五条内近6000平米违建内,新京报独家曝光疑似违建后,东城区政府多部门前往建筑内部调查。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新京报讯 (记者吴振鹏)昨天新京报独家报道了北京市东四文保区现疑似巨型违建,房屋共计三层,超过10米高,面积近6000平米。有市民认为,“钢架的巨型建筑与胡同风貌严重冲突,影响全国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 针对该建筑物是否属于违建、产权单位所属等情况,东城区政府昨天下午召开通报会,称该建筑由部队某部基层管理处拥有,2014年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楼后,2015年开始进行翻修。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产权方、施工方都未能向城管执法队提供相关报批手续。 东城区城管执法队反映,曾多次向产权单位、建设方约谈、下达停工通知书、暂扣施工工具等,但仍有小型施工在偷偷摸摸进行。 疑借翻新扩建 面积超2250平方米 这栋建筑坐落于东四月牙胡同,在东四五条至六条间,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此前,院内北侧有一幢三层高的建筑,南侧约有40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南侧靠东四五条路边,有一排小平房,占地约四五十平方米。 东四三条至八条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被列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2015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月牙胡同也在这个区域内,然而居民反映,去年12月,有施工队进驻23号院,将南侧平房拆除。今年2月,院内空地盖起了水泥房,与北侧的建筑连成一片,最后搭建成长、宽超过40米,高约10米的三层水泥房。 东城区政府相关部门昨天下午表示,该院内土地面积2844平方米,原有房屋建于1955年,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面积3600平方米,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2014年产权方委托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五检测所出具鉴定报告,鉴定为危楼。为消除安全隐患,产权方于2015年12月开始对原有房屋进行拆除重建。 东城区昨天表示,经初步核查,目前23号院建筑面积达5850平方米,较原有面积超2250平方米。但是,目前产权方、施工方都提供不出相关的手续。 曾以涉密为由拒绝城管勘察 今年年初,有附近居民因23号院施工噪音大、怀疑院内涉嫌私挖地下室等,向城管执法队进行举报。 执法队员到达现场调查发现,施工方在对原房屋进行重建工作,没有下挖地下室,居民举报的地下3米左右的深坑为其旧有地下室拆除后的现状。 3月,东四城管执法队检查中发现23号院内建设工程有借翻新进行扩建现象,遂对该院产权及建设单位进行约谈调查,约谈中发现,工程并未取得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待取得正式审批手续后再施工。施工方当场允诺同意。 其后,城管执法队员多次要求对工程进行现场勘察,都被施工方以建设部队涉密设施为由,予以拒绝。 昨天通报会上,东城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吴志辉表示,曾多次向产权方、施工方下达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要求其立即停止建设,并对此建设工程进行24小时巡查。然而,往往在城管巡查离开后,施工队又偷偷摸摸地进行施工。 昨天下午,在建筑物附近搭建的隔挡铁皮上,记者看到一份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落款日期为6月29日。 东四三条至八条 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南起朝阳门内大街,北至东四十条;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是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一区域的四合院、胡同、街巷是在元代街巷格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其特点是,胡同东西向,平直顺畅,南北有小巷相连,宅院规模较大,多为明清官僚宅邸。北京的胡同,被视为砖砌的历史,是一部七拐八拐的“志书”,尤其在东四一带,这样的胡同还能有点老北京的感觉。 这里较好地保留了原有胡同肌理和老北京生活气息,曾居住过徐世昌、段祺瑞、叶圣陶等政界、军界、文化界名人;主要文保单位包括孚王府、崇礼住宅、南新仓和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等。 现场 施工导致附近民居墙体裂痕 目前23号院南侧大门已经被城管执法车堵死,建筑外墙搭建了一层蓝色的施工隔挡,靠近马路一侧仍挂着绿色的防护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