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教育公平是市场与公共供给的合理平衡,坚定初衷、守住底线,才有社会文化的良好传承和教育的可持续,高校应该寻求“更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多个省份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将从金秋起上涨,广东、江西已出台调价方案,海南、内蒙古也已召开听证会。高校学费究竟应不应该涨?涨多少算合理?高校应该怎样应对教育成本上涨? 专家认为,教育公平是市场与公共供给的合理平衡,坚定初衷、守住底线,才有社会文化的良好传承和教育的可持续,高校应该寻求“更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两省高校学费上涨受关注 广东省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将广东公办普通高校整体学费标准提高20.2%,其中高职院校学费标准上调16.7%左右。4月,江西也调整了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后平均学费水平为4000元,比现行3910元提高2.3%。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出“限涨令”,要求5年内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但到2013年,高校学费开始出现一轮“扎堆涨价”的热潮,广西、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先后上调了高校学费,其中艺术类和医学类的学费涨价幅度较高,个别省份达到76.67%。 细观本轮学费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是上一轮高校学费上涨的余波,但与此前相比,呈现出如下特点: ——信息相对公开。对学费调整方案较为详尽,对为什么要调整学费标准、如何确定学费的分担比例、各学科门类的具体学费标准如何确定、如何保障经济困难学生读得起书等公众关心的问题都作了说明,且举行了听证会。 ——提出核算成本。在江西省的听证会上,方案提出人解释说,全省高校学年生均培养成本已达1.91万元,目前财政均拨款已达到1.2万元,但仍需要通过适当提高学费标准满足高校办学需要。广东省解释称,涨学费主要参考了两方面数据,一是2012年至2014年生均培养成本的变化趋势,二是“十二五”时期的物价涨幅以及“十三五”时期价格预期调控目标。 ——保障“兜底线”。目前已出台调费方案的省份都普遍强调,学费涨幅考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如广东的调费决定特别强调落实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各高校每年确保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专项用于学生资助。 但也有人担心,此次涨价还是会加重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家庭的负担。 “涨价不应是完全市场化的上涨,也不应是无限的上涨,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广州市民罗浩说,开奖直播的儿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打算报读医科专业,学费的上涨让家庭感到了一定压力。 涨得要明明白白,学费收支不能是“糊涂账” 专家提出,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只是“准公共产品”,按国际惯例,受教育者承担部分培养成本,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收取学费的问题在社会中一直是个敏感问题,应谨慎对待。 天津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物价在涨,大学生培养成本在上涨,提高学费看似在情理之中,但学费标准不能突破政策规定的“红线”。应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要涨得有依据有道理。目前,有的高校培养成本没有详细的清单,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收支成为一笔“糊涂账”。 另有专家指出,一些高校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出现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现象,而高额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不应包括在学费中。 “目前不少地方测算的生均培养成本,其实并不是对发生在学生培养方面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是简单按照学校的开支进行。如今高校普遍面临行政机构臃肿、开支大等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兴建基建设施等巨额费用,无疑推高了‘学费’。”湖南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曾俊森说。 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修订完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办法,明确哪些支出可以进入成本,哪些不得进入;以及科学制定高校生均成本各方合理分担机制,确定大学学生所交学费,剩余需要政府分担多少、学校自负多少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