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芳与丈夫合影。(图片由家属提供)
刘治芳老兵,生前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6月7日凌晨1点过,97岁的刘治芳躺在床上。儿女们站在周围,试着叫了很多声:“妈!妈!”她都没有应声,医生轻轻摇了头。老人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的一生。随之被带走的,还有儿女记忆中,那位温柔、爱唱歌的母亲。 回到1937年那个躁热的秋夜,刘治芳冲破学校的封锁,在民族存亡之际,毅然奔赴武汉加入战干团。那年,她在黄色的新兵登记册写下:刘治芳,女,18岁,河南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生。此后,她辗转武汉、云南等地参加抗战,曾在炮火中抢救伤员,也含泪掩埋过战友,最终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低调/ 老兵身份,鲜有人知 邻居的印象中,90多岁的刘治芳,身体一向健朗。 前些年,她常独自下楼散步,但逢有人跟她打招呼,都会报以微笑。邻居常见她和家人出门,老人总喜欢咧着嘴,逗她尚不会走路的小重孙。 小区里,鲜有人知刘治芳是一位抗战老兵。邻居眼中,她就是一个开朗的长寿老人,爱笑,乐于参加社区活动。 她和丈夫一共育有8个孩子,如今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在北京、香港、成都等地。孩子们眼中,母亲一向都特别温柔,喜爱唱歌、看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还是节奏欢快的童谣儿歌,在她口中都是婉转动听。但对她的抗战故事,大多也是知之甚少。 90岁时,刘治芳虽已皮肤褶皱,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她还是喜欢抱着重孙唱歌,也开始提起当年的抗战故事,女婿则用卡带将她的回顾的声音记录了下来。 1937年秋,18岁的刘治芳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向来知书达理的她却在一天夜里作出了“叛逆”的举动:同班里的同学,冲破学校的封锁,投身抗战前线。 抗战/ 入战干团,赴滇作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枪响,打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没多久,山东等地相继沦陷,战火逐渐蔓延到河南。 18岁的刘治芳同女师的同学们商议:“本港台直播们虽是女儿身,但抗战人人有责。”随后,冲破学校封锁,从河南抵达武汉,寻机参加抗战。 在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1938年1月,国民政府在此成立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培养抗战优秀人才。刘治芳加入了战干团一团直属女子大队。 战干团的生活很是艰苦。据刘治芳回忆:一个班10多个人,睡一张铺在地上的大通铺,每天几乎就一盆水煮菜。6个月的训练里,进行军事操练、野外演习、实弹射击同时,还得学“政治学概论”、“新闻学”等。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刘治芳成为战地护士,首次上前线抢救伤员。血与火,死亡与战争,在那一刻烙进她的心底。 之后,她被分配到第95后方医院,曾在湖南等地战斗。1943年,她随军抵达云南曲靖。向当时的远征军司令陈诚申请,加入远征军赴滇西缅北参加战斗。 相守/ 抗战夫妻,定居成都 入军申请,被陈诚当即否决。被当初战干团的领导否决,刘治芳很是憋屈。陈诚则解释,远征路异常艰辛,女性前往多有不便。但做好了后方工作,同样是在为抗战尽力。 后来,医院整合为96陆军医院,刘治芳则升任中校。1944年,她已投身抗战7年。25岁的她,再次收到家信,催促解决终身大事。 领导安排的多次相亲,但都被她一一婉拒。直到遇见一位叫赵步云的青年,才打开了她的芳心。赵步云,同样家住河南,此前担任过飞行员,因飞机失事受伤,转到空军5路军司令部第一总台担任哨长。两人一见如故,互相交流抗战志向。 后来,在抗战即将胜利时,两人便在部队成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见证抗战胜利后,两人也迎来第一个孩子。不久,赵步云转业来到都江堰空军幼年学校总队,后来定居成都。曾教导过的学生,后来遍布全球各地。2000年,这批学生回成都看望开奖直播们,并站成几排向开奖直播们敬下军礼。 2006年5月左右,丈夫赵步云辞世,埋葬在温江一处陵园。 遗嘱/ 不设灵堂,不扰亲友 几年前,刘治芳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体便开始大不如前。 2016年5月17日,在成都青羊区清江西路一小区里,华西都市报记者有幸专访了老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