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它一起的,还有上黑下黄的“垂帘听政”帘子等1890件养心殿内可移动文物,囊括家具、书画、帖落、陶瓷、玉器、文房、织绣、珐琅、盆景、生活用具、宗教文物等多个类别。 “这些是研究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和理政及寝居空间的独特材料”,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其中大部分文物为清中晚期文物,只有少数地毯等为复制品,文物们一直原状陈列从未入库,所以此次还要为它们各自定制囊匣。 单霁翔还介绍,养心殿的文物一部分先入库,再调拨出来修复,一部分送到首博展出。今年首都博物院等将举办养心殿大展,这些文物中的代表会与市民见面。 养心殿文物修复过程将对观众开放 去年启动的养心殿修缮工程,是故宫首个“保护性修缮项目”,也是“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的重要项目,拟制定科学详尽的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方案,以充分理解并完整延续养心殿的价值,恢复其健康,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此前文物保护的体制方面障碍,“最早要招投标”,单霁翔说,其后果是社会公司为了经济效益一味图快,“政府采购比的是价格”,与此前故宫修缮选用非遗传承人的模式不同,而原本宫廷使用的苏州金砖琉璃瓦等物料也由此流失。 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养心殿修缮取得了突破,故宫募集到了2.2亿元修缮资金,可以按照老传统慢慢修缮。 变化首先体现在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的建立,如今“没有故宫培训合格证不许上岗”,单霁翔说,同时故宫也在寻找官式古建筑修复材料供应基地,通过制定材料性能标准,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古建筑营造工艺、装修工艺以及文物修复工艺作出贡献。 同样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的匠师培养机制有望恢复,为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新生力量。 另外,所谓的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也有研究的一面,“一期一共申报了36个养心殿研究课题”,单霁翔说,与修缮同期开展的保护性研究,能够全面提供故宫研究水平并向社会展示。 例如10月即将启用的文保科技用房中,养心殿文物修复过程也将对观众开放,这也是全国首个开放的文物修复工作室。 揭秘 1890件文物如何搬家? 据悉,此次养心殿内的文物大搬家是以殿座为单位,每件文物撤离前,都会进行简单除尘和原始图像记录。搬家也有专门程序:第一步,平面陈设如玉器、漆器、珐琅、玻璃、盆景和钟表等,器物部、宫廷部和图书馆接收;第二步,家具陈设和帷幔、座垫等,宫廷部接收;第三步,宫灯,送到宫廷部和器物部;第四步,超大型家具是宫廷部接收;第五步,书画、帖落、隔扇芯等归书画部。 单霁翔预计,这1890件文物会在3个月内全部撤陈完毕,过程中的数据都将被记录下来,成为一部VR影片的基础。未来,观众可以在端门等区域看到这部片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养心殿的氛围。 之后,故宫会由文保科技部将耗资约4千万元,对回库文物进行更细致的除尘保养和修复,完毕后再送回养心殿原处,预计可在2020年完成。 【毓庆宫】 清代10位皇帝在毓庆宫居住过 毓庆宫建筑群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结构严谨,秩序井然,能够体现出封建等级礼制中王权至上思想,也可称之为紫禁城的另一个政治中心。 这里最初的主人是康熙第二子胤礽,不仅刚满周岁时开奖直播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五岁时父亲又下令专门为开奖直播在改建宫室,就紫禁城东路的斋宫与奉先殿之间,在原明代奉慈殿的基础上改建。 整座建筑群呈长方形,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共4进,室内装修极为考究,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小室数间,其门或真或假,构思精妙,素有“小迷宫”之称。 胤礽是清朝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毓庆宫之后就成为了皇子居所。 故宫宫廷部主任王子林介绍,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幼年时曾与兄弟一起在此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清代有10位皇帝在此居住过”,开奖直播说,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所以毓庆宫也算是见证了从康乾盛世到晚清没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