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罗敏团队正在试验“指静脉识别”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罗敏(中)和“指静脉识别”技术团队部分成员。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 李寰 摄影 吴小川 还有几天,高考将正式拉开帷幕。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在高考等国家考试中作弊将被追究刑责,最高可处以7年有期徒刑。针对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教育部极为重视,接连发文要求各地做好作弊防控系统。目前,为严防替考,确定考生真实身份,四川、广东、辽宁、河南等多省已采取指纹识别,内蒙古甚至在去年已率先采用指静脉生物识别技术,用以验证高考考生信息。 而在川内,电子科大的一群理工宅男组团研究“指静脉识别”,截至目前已斩获11个奖项。6月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近该团队,揭开了指静脉识别的神秘面纱。采用这一识别系统,只需将手指放在识别器上,短短70毫秒,就能验证出个人独有的手指静脉图像是否和身份信息相匹配,比传统指纹识别准确率高出百倍。 A 生物识别 指纹识别存在漏洞 内蒙古高考引入指静脉识别 今年3月8日,教育部就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下发通知,要求结合各地实际,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报名确认、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这是教育部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高考可引入指静脉识别技术。 事实上,指静脉识别作为防替考利器首次走进公众视野,是内蒙古在去年高考中率先引入了这一高科技识别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已被广泛应用于上班打卡、智能手机解锁等领域。但专家研究发现,指纹识别仍存在一定安全漏洞,容易被低成本复制和伪造。一方面,有些人的指纹采集不易,另一方面,指纹裸露在体表,可以被复制利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可用来代替本人指纹的指纹膜硅胶在网上居然有人公开叫卖。这种指纹膜硅胶可以在采集指纹后,再将其倒入模板里面成型。 2014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枪手”就是将指纹膜套在手指上,成功骗过了验证机器。 准确率超指纹百倍 大学生研发指静脉识别获奖 国外的一些大片中,曾有这样的镜头:有人为进入一些特殊区域,甚至切断开奖直播人手指,以解码指纹锁。6月1日,电子科大研三学生罗敏笑言,随着指静脉识别的大量运用,这种情节以后很难再现了。 从2014年11月开始,罗敏和几个同学开始研究指静脉识别技术。一年半后,开奖直播们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菁蓉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季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11个奖项。 医学研究证明,指静脉的血管纹路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7-70岁人群指静脉血管形状不会改变。因此,与指纹识别相比,指静脉识别是一种识别安全性更高的技术,利用人体血管在特殊光照下形成的结构图像,作为身份识别依据。“指静脉识别属‘活体检测’,如果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切断手指,血红蛋白会停止流动,就无法形成指静脉成像。”罗敏说。 国际上曾做过生物识别的准确性研究,专门对比了声纹、指纹、人脸、指静脉及虹膜识别的安全级别,结果发现,声纹识别安全级别最低,“指静脉识别跟虹膜识别属同一安全级别,超指纹识别百倍左右。”罗敏说。 B 华西实验 红外线照射手指 静脉微弱反射形成纹路图像 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11人,现在,罗敏的团队已在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附近成立了工作室,专注于提高指静脉识别的速度和精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