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表示,地名本身是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后来被市场化,被人为包装改变,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含义。追求真正的文化发展,应该在文化底蕴上做文章,而不是靠地名来博眼球。 “抢地名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符合本地经济利益,更多赚取一些关注和知名度。”胡颖廉认为,此类取地名的情况,一定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杏花村不一定只能有一个,不妨也让它多元化,“打的牌可以不一样。” 刘思敏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依托传统文化开发旅游本身就是一条正道。为了避免“假大空”,开发前进行一些辨析也是必要的,争可以争,但必须基于史实,这样可以越辩越明,同时它能产生一种广告效应,对于参加争论的各方都是有益的。但也要适可而止,如果胡搅蛮缠,可能就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链接 “杏花村”晋皖鄂三地争抢 实际上,类似地名上的争议由来已久,今年清明节,“杏花村”归属地争夺战又被提及,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均在争夺“路人遥指杏花村”的村落名。 根据山西旅游政务网介绍,现今的诗酒之乡杏花村地处汾阳市区北15公里处,是中国八大名酒汾酒、竹叶青的产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昨日下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旅游有限公司张姓负责人表示,杏花村是一种文化符号,有重名也没什么好争议的。 而“杏花村旅游网”则介绍,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景区工作人员就此表示,杜牧曾在池州任官,在清明期间游历杏花村时写下这首诗,而池州是在长江以南,确实会“清明时节雨纷纷”,山西没有这个条件。 就地名之争,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事情,开奖直播们现在争可能也就是打擦边球。”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2007年,湖北省麻城市杏花村重建后开村,以杏花村名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今年清明,麻城杏花村所在地的歧亭镇人大专职副主席邹良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歧亭镇的杏花村,从时间节点、心境、气候、地理位置上分析,都是最合乎情理的。山西汾阳的气候环境与诗明显不符,而且与杜牧当时的行迹也衔接不上。如果是在安徽池州,杜牧由黄州这个三等州调往池州这个一等州,亦是升迁之喜又何来“欲断魂”的凄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林斐然 实习生孙一 朱卓琳 张芮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