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在国内是刚刚兴起的运动,还没有配备专业级急救团队的概念,加之国内公共场合心电抢救设备配备不到位,导致国内马拉松参赛者心脏骤停后,获得的救助并不及时、有效。”上述日本光电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心脏骤停是马拉松赛中的“第一杀手”,急救时间一旦超过4分钟,生还的希望就非常小了。 飞利浦医疗监护治疗和临床信息系统大中华区总监吴俊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飞利浦在全球一共装了90万台AED,但在中国却只有一两万台,所占比例非常低。 根据统计,目前国内配置AED设备的公共场所仅有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的机场、部分地铁站和奥运体育场馆,总数不超500台。 首都机场2006年在二号航站楼内安装了11台AED急救设备,开创了国内公共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的先河。截至目前,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的AED配备已经达到76台。然而,这些救命的AED不仅没有被公众认知,而且被冷落了9年。 马拉松赛不能重量轻质 事实上,国内马拉松赛主办方的心情很复杂:市场很火、想办得好不易、还不一定赚钱。 东哥很幸运,几天前,开奖直播刚刚通过“拼人品”抢到了2016年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的参赛资格。“在上海,能不能报上名是要看运气的,人太多,都得抽签决定。”东哥告诉本报记者。 与国内很多城市马拉松赛不同,国外很多赛事并不是你想报名就能报的。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为例,参赛门槛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与多数国内城市只需交报名费不同,想获得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参赛资格需要达到报名成绩,最近两届甚至要求18至34岁的男性参赛者成绩至少在3小时零5分钟以内,女性3小时35分钟以内。 除了缺乏经验外,国内赛事门槛较低的主因是主办方对于增加报名费收入的渴望,这也体现出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营参差不齐的现状。 一位赛事运营商曾透露,目前恐怕只有北上广三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能盈利。也有说法称,国内能盈利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杭州等五六个城市的比赛,大多数赛事运营方是收支平衡或亏损状态。也有媒体报道,一个成立于2014年的赛事运营机构,当年运营了6场马拉松赛事,都处于亏损状态,去年才逐渐实现盈利。 与国外城市马拉松赛的主办方多为社会体育团体不同,国内城市马拉松赛的承办方多为地方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在经济利益杠杆的推动下,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城市马拉松赛事是为了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而主办者则希望获得更多的报名费收入及商家的赞助费。 既然举办马拉松赛随时有亏损的风险,那为何近两年的比赛数量依然大幅增长? 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中国跑步者在跑步装备上的人均花费为3601元,而越有经验的跑者消费越多,从而提升开奖直播们的成绩。同时,马拉松赛事对当地城市的经济也会产生巨大贡献。 中国爆发式增长的马拉松运动群体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使得相关体育用品制造商愿意在中国投入更多,其中的主要途径便是通过赞助赛事来提升品牌形象。 显然,马拉松俨然成了未来国内体育产业中可以产生巨大红利的“风口”之一。但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主办方的组织管理经验及运营水平仍急需提高,一味追求规模,只会拉低赛事质量,从而影响赛事的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