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易过,逼婚难防。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是情人节,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又成为网络吐槽的热点。近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这个春节,你被“逼婚”了吗?如何看待和化解逼婚与反逼婚的观念矛盾?本期新视野邀请省社科院社会学家和婚恋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嘉宾: 邓 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应汶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专家 案例 回家过年4天被安排6场相亲 “从正月初二到初五,我被安排了6场相亲。”2月14日上午,28岁的小郭独自坐在安义县城一咖啡馆的角落里,等待下一个相亲对象的到来。 小郭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一直是单身。近两年来,每次春节回家,父母总会给他安排几场相亲。“虽然我完全能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我也有自己的无奈啊。” “刚开始还是有期许的。”小郭说,最初他还愿意配合家里安排的各种相亲,毕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女方也是亲戚朋友介绍,比较可靠,或许真能把人生大事解决了。但次数多了难免会感到厌烦。小郭称,相亲就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长相、言语、行为去分析相亲对象,很难产生感情,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和小郭有一样遭遇的单身族不在少数。春节期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岁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我现在都有点不敢回家了,回家父母就逼婚,我也没有大到嫁不出去的地步。”说起自己的婚事,在南昌从事媒体工作的小吴很是纠结,今年26岁的她,在家人眼中已经到了“很严重,年纪很大的地步”。 “除了父母逼婚,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32岁的小李说起自己被催婚的经历,用“苦不堪言”说自己的感受,本来每年回家过年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因为被逼婚,他都害怕回家过年了。 调查 “生活圈子太小”是青年无法成婚的主因? “我就不明白你们年轻人在挑什么?”省城的王阿姨说,作为家长,她不明白现在年轻人为什么对婚姻这样的态度,每次问女儿恋爱了没,孩子总说“没有合适的”。面对焦虑的父母,年轻人想说的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生活圈子太小”是青年无法成婚的主要原因。高达76%的年轻人觉得,平时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根本遇不到异性,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很少参与一些社交娱乐活动,哪来谈对象的机会。此外,68%的人觉得“对方或对方家庭要求太高应付不起”,最后无奈分手。还有58%的人认为先立业比结婚更重要,因此暂缓考虑感情方面问题。 “我说‘生活圈子太小’时,我妈总觉得我在说谎。”媒体人小吴说,虽然工作中会接触很多人,但大多都是一面之交,和家长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观点 逼婚现象折射出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 主持人:日前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数字令人惊讶。量化的逼婚现状究竟科学不科学暂且不论,但从近年来网友不断吐槽“每逢佳节被逼婚”、“被逼婚一族”总结出各种“春节防逼婚破解攻略”来看,这种现象已然成了一个社会话题。 邓虹:这种现象折射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在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情感匹配度、心灵舒适度和婚姻质量,不再愿意通过传统方式交友恋爱,更不愿被父母强逼着四处相亲。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谈恋爱时间变少、交友圈子的逼仄也令年轻人不堪重负。 而很多父母之所以会催婚,是因为他们更愿意看到儿女能顺利地完成“谈恋爱—结婚—生子”这几件人生大事。囿于传统观念,执著于早结婚早享福的人生“经验”,通过连续不断的叮咛、催促,密集的安排相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子女的关爱,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反而加剧了人际代沟,造成老少两代的心理屏障及对立。于是网络上各种应对相亲的“秘籍”流传,青年人与父母在逼婚与被逼婚之间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