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是指不经意的相遇,充满了浪漫与诗意,就像徐志摩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么一个好词儿现在也被毁了。毁掉这个词是从“网友偶遇官员”开始的,类似的“偶遇”多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公交车上、地铁上、街头巷尾,下面是《河南商报》曾盘点的2014年“与官员偶遇的那些事儿”: 2014年1月18日,网友@程程_-_ 乘坐公交车时,认出车厢中一男子就是阜阳市委书记于勇。 2014年3月21日,先是有乘客偶遇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乘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紧接着3月22日,王桂芬与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时又被出租车司机“意外发现”。 2014年8月30日,网友@橙子loveyou称,上午10点左右和小伙伴们爬山,在毓秀山偶遇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当时刘捷正在清捡路旁垃圾。 2014年10月9日,渭南日报社主办的渭南新闻网在其官方微博中转发称:早上,有网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 2016年2月12日,加了一个最新版的“网友偶遇官员”:据宁夏在线报道,网友爆料,2016年当天上午10时,在山西太原华苑美特好超市遇山西省省长陪夫人逛超市买菜。 又据@中国经营报新浪微博说,昨日上午10点半左右,杨先生在太原某超市采购时,认出该领导,随即拍下照片发朋友圈。“拍第二张时,他可能有所感觉,抬头看了看。我怕顾客知道了围过来,也就没多拍。省长也不容易,难得和家人一起,不便多扰。” 不久之后,这个“偶遇”上了@新浪头条微博,而那个所谓的“网友”杨先生被网友发现是山西省网络宣传处长杨建乐,然后,有的网友直呼“演砸了。” 是不是真的在演“双簧”呢?我不知内情,不敢妄下结论,目前官方也没有给出解释,不排除杨处长确实是在超市购物时偶遇了省领导,一时激动,就拍照发给媒体,变成新闻。但此事有两个疑点待解。 一是换作普通市民,他们未必真的认出省领导来,就像网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也发了消息,“人民网官方微博”转发这条消息时都不忘评论:“P S:弱弱地问一句,你认识所在城市的父母官吗?”最后,“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未作任何说明删除了那条消息。 想想也是啊,你也许知道你所在城市的父母官的名字,却未必记住其形貌,就算电视上见过,也未必在现实中敢认出来。可是,杨处长是肯定认识省长的,说不准工作上还有过照面。所以,这个“偶遇”只能说是“官员偶遇官员”,不能说是“网友偶遇省长”,两者是差异的。 第二个疑点是,作为一个管网络宣传的官员,杨处长应该懂得基本的宣传纪律,省长这样级别的官员的照片未经必要的程序,岂能随便发布出去? 省领导也许没有这种讲究,但照片刊发的基本流程估计还是要讲的(何况照片还涉及领导夫人)。试问,杨处长是不懂政治规矩,还是不懂宣传纪律? 退一步讲,就算杨处长是群众身份,这“偶遇官员”也让人不是滋味:一是说明民众很难见到父母官,要靠偶遇才能见到;二是一旦偶遇,多是官员上街购物之类亲力亲为的事,本应不足为奇;三是官员亲力亲为之事居然成了新闻,上了头条。 官员以一个低调的姿态俯身到民众生活中,通过扫马路、坐公交、捡垃圾等形式体会市民的真实生活感受,并非坏事。这种亲历亲为有利于他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决策施政,也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形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良好社会风气。 但做这些必须是真情实意的,不能是作秀,在镜头下摆POSE,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本意是显示亲民爱民,结果遭人嘲讽。而且,这种精心设计出来的“偶遇”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走群众路线,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基本作风。所以,我们希望,以后真的出现类似“偶遇”,不会再有人感到大惊小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