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常萍有着严格的课堂要求,“不要在我讲课时打断我,有问题课后再问。”她对每届学生都会一再重复这个要求。偶尔会出现堂下窃窃私语的学生影响到常萍讲课的情形,“她会变得很生气,中断讲课,长时间一言不发。” “一旦被打断,我会想不起来自己讲到了哪里,思路就乱了。”消气后的常萍解释说。 学生黄鑫写文章回忆,常老师讲古代文学很少从章法、结构、手法这些具象展开,她往往是中西纵意驰往,讲《诗经》中的“兴”,会和西方的“象征”进行对比,运用拉康·雅克精神分析法中的实在、想象界、象征界来对应中国文化中的本然、本我和文化。 “不食人间烟火” 黑白两色的简单世界“在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两色。”很多学生记录过常萍的这句话,但并没有人能讲出她的“黑白两色”究竟是什么,“其一肯定是她的文学世界,但另一种我们难以了解。” 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遨游。 而一旦结束讲课,她则变回那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甚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之人。 学生们能看到常萍笑容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她讲到王维时,这是她最爱的诗人。“二十爱李白,四十品王维”,常萍常讲,她从王维诗里读到了花开花落寂寞孤独的禅意。 河南大学老校区附近有开封知名的小吃美食街,也有不少市场商场,“这许多年里,学生们在这些地方见到过来买菜回家的王立群教授,见到过众多来吃吃喝喝的河大老师,却从未见到过常萍”,学生们只能偶尔在河大古树林立的道路上,瞥见常萍骑车穿行而过的身影。 “她表达过自己不喜欢被繁杂琐事干扰的心声,课堂以外的时间,即使全部用来读书,尚嫌不足。”崔冰心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手机发短信对常萍来说都是件困难之事。 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有次需要调课时,常萍一直无法联系到班干部,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女儿。事后,常萍特意为此向学生们道歉。 很多人称赞,常萍身上有古风,有中国传统士子的信仰与操守,“但相反的一面是,常老师也是个与时代脱节之人。”学生贺立说。 “同学们对常老师大多是高山仰止,来听课的人多,能与她课下交流的人却很少。”贺立说,常萍并非那种平易近人的老师,“文学上的知识她太专业,我们只知皮毛,聊不了太深,聊些其他的,又很难找到共同话题。” 常萍也鲜有交往密切的同事,大多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她并不在意这些,因为“人是可以按照你的理想生活”。 一次受前程选择困扰迷茫时,崔冰心找到常老师求助。常萍听完,没说话,走回黑板前,写下一句禅语:“春到草自青”,“这句话送给你。”常萍说。 授课30年 以讲师身份退休 崔冰心还记得常萍的另一次道歉。 2012年夏,常萍在一次讲课的中途身体不适,头晕心痛,这是她的旧疾了。 她不愿中止授课,学生们就一再劝说常老师坐下讲课,她一再拒绝。但逐渐,习惯了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讲课的常萍不得不倚在讲桌上,声音也低了下来。 终于,她向抬着凳子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学生妥协了,第一次坐下讲课,讲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笑着道歉。 授课30多年后,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拒绝向凡尘琐事妥协的“女先生”终于还是难抵岁月。 2015年6月19日,常萍等来了“最后一课”。 “常萍老师放下粉笔,轻轻拍打双手,来不及擦去脸颊上挂着的汗水,便赶紧向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致意。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常老师只好再鞠躬微笑着示意大家停下来。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掌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曾经的学生黄鑫特意赶来听了这堂课,他回忆,那堂课,除了她当时教的学生,还有她多年前的学生和同事。 2015年10月,常萍以讲师身份正式退休。虽然她还是不知道“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到底相差多少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