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后,母亲重拾篮球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摄
母亲:陈娥 年龄:60岁。 职业:中学高级教师 故乡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 大年初四下午,小区篮球场。一位身穿红色运动服,两鬓斑白的女士,用标准的“三八”式投篮,打板入筐……虽然脸上满是皱纹,但她的眼神散发着光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位女士就是我的母亲。 年轻时的母亲是运动达人,她曾是沈阳市和平区女子篮球队的主力得分后卫。婚后,因为照顾家庭,她没有时间再去打球,篮球生涯就此停滞。 这一停滞,便是34年光景,直到母亲进入花甲之年。 和所有人一样,亲人的离别是母亲很难过去的坎儿。这几年,多位亲人因病去世。母亲是在医院陪伴照顾他们最多的那个人,由于劳累和伤痛,母亲脸上的皱纹明显多了起来。 母亲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她和父亲开始学习养生,希望不会因为身体问题成为我的负担。 今年开始,她重新练习打篮球,要重拾曾经的“篮球梦”。 阴历腊月二十八晚上,刚刚下了火车,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小伟,到沈阳没?我掐着时间呢!妈做了你最爱吃的全虾饺!”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期待又急促。 我回了句:“妈,到啦,我一会就到家,放心哈!” 车停到小区门口,身穿加厚羽绒服的母亲已经提前在门口等我。母亲的左腿膝盖因为滑囊炎的缘故走起路来不太灵便,看到我下车,她加快了脚步,我赶紧说:“妈,你慢点儿啊,别摔着啊!” 就这样简单的对话,开始了我与父亲母亲的春节时间。 与篮球结缘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成长在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姥爷和姥姥在沈阳市教育系统工作,受他们的影响,姥姥家5名姊弟有3名是教师。因为成长的年代不同,从事教师职业的经历各有不同。 小姨北大毕业,分配到了沈阳市排名前三的高中。舅舅学习成绩优秀,到中学任教后又下海经商。母亲是姊弟中的老大,本来也可以很早进入学校任教,但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跟着姥爷到内蒙古成为一名知青。 3年后,母亲回沈阳时已经没有进入学校的机会。无奈之下,她去了一家商场做销售员。母亲常说,那时的她每天做梦都想当教师,因为她觉得教师是很高尚的工作,可以启迪智慧。 那时,母亲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开始自学高考,一看就看到深夜。正是这股拼劲儿,1年后,母亲终于如愿,调到了沈阳一家纺织厂担任教师。 正是在这段时间,母亲因为身高1米7几,是厂里女职工中为数不多的大高个儿,被厂里的篮球队选中,开始接触篮球。 不知是否是姥爷曾经爱打篮球的缘故,母亲的篮球天分很高,投篮很准。打球两年后,她被和平区女子篮球队选中,司职得分后卫,开始了篮球生涯。 母亲的球队成绩很出色,拿过全市亚军。父亲没有因为她打球而怨责,而是主动承担起了家务。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母亲听球队队友说有一所中学需要年轻的教师,便报了名。 让她没想到的是,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入职前的试讲,母亲准备了两个晚上,试讲很成功。 在父亲的印象里,母亲一直有一股“狠劲儿”。他常会讲:“什么事情只要你妈想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 的确,母亲到这所中学工作后,班里的成绩总是在年级里排名第一。她很快成为学校里为数不多的高级教师。 后来,因父亲的工作需要到全国各地出差,少有时间照顾家庭。母亲放弃了篮球,专心工作和照顾家庭,此后的34年,再没有摸过篮球。 失亲之痛 回想以前打球的经历,母亲常说:“打篮球的时候可以忘掉一切压力和烦恼,那段时间非常快乐。” 然而,这几年,母亲的脸上很少露出笑容,更多的是劳累与心痛。 这几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二舅因患病相继离开了我们。父亲和母亲都是家里的老大,照顾老人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亲工作有时会比较忙,退休后的母亲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工作。 那段时间,只要工作不忙,我也会不定期地抽时间回沈阳。每每回到家或是在医院里,总会看到母亲脸上的失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