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海的气温降至入冬以来最低点,马多艳等125名外来务工人员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他们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领到了370万元的工资款,少则几千元,多则12万多元。 这是浦东法院执行局5名青年法官“跑腿”一个多月的“成果”。从2015年11月17日“接单”,到1月13日“交单齐活儿”,执行局青年法官许安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为这125名普通工人讨薪的事儿上。 最“勇猛”的一天,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跑了上海10家银行,查封被执行人21个银行账户。 被执行人是上海市爱丽丝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丽丝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之初,借规模化经营,在上海地区迅速打开销路,不仅向各大服装品牌提供代生产服务,部分产品甚至远销欧美。2014年开始,爱丽丝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与多家供货企业出现债务纠纷。到2015年年中,公司已经难以继续生产经营。爱丽丝公司规模大,员工多,一停业,全厂工人的工资顿时没了着落。 有维权意识强的工人,带着其他工人一起向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仲裁决定,爱丽丝公司总计应向工人支付工资款703万元。 相比诉讼,仲裁不具有“诉前保全”的功能。虽然公司欠薪703万元,但实际上,员工能不能拿到这笔工资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因为老板很有可能在财产被查封前转移资产。 2015年11月17日,爱丽丝公司的职工纷纷向浦东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许安记得,那是执行局2015年最后几件案子之一,“距离过年只有两三个月,牵涉那么多人的工资问题,又没有诉前保全,钱万一丢了怎么办?必须加急”。 执行局领导当即决定,由许安和其他4名青年法官一道,组成一支“讨薪小分队”,第一时间先把爱丽丝公司的资产查封。 有人可能会认为,法院查封被告的资产,不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儿吗?法院让银行把账户冻结,银行难道还能拒绝不成? 实际上,一方面,法人资产包括不动产和流动现金等部分,不只是联系银行那么简单;另一方面,也没有哪家银行会在法官一个电话的情况下,就把客户资产冻结。 爱丽丝讨薪案中,由于原告走的是仲裁程序,浦东法院的执行法官们连被执行人到底有多少钱也摸不清状况。 许安挨个儿给工人们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知晓公司流动资产的处置情况。几经辗转后,他找到了爱丽丝公司的原财务人员,从这名员工处他拿到了一些银行账目清单。凭借这些材料,他再通过法院查控系统搜查每一个账户。 爱丽丝公司总共在上海市区内的10家银行开户21个,有工、农、建、中等国有商业银行,有自贸区银行,还有外资银行。法官们初步估算了一下,这些银行里存留的流动资金大约有300余万元,相当于欠薪总额的一半还多。 得到所有银行信息的当天,执行局决定“立即查封”。许安和另一个同事一道,从远到近,把涉事的所有开户银行支行都跑了一遍。每到一家银行,都要出示工作证件、仲裁资料、执行信函等一大堆材料,并把事件原委重复说上好几遍。 法官们还要查封被执行人的固定资产。爱丽丝有两个厂区,一个在浦东郊区合庆镇,另一个在上海远郊崇明岛上。这需要5名法官集体出动查封。 在崇明县竖新镇,手握爱丽丝厂房大门钥匙的房东拒绝给法官们开门,“房子是我的,租给这家公司。要开门可以,你们把里面所有机器都搬走”。 爱丽丝崇明厂区里头放置了200多台大型织布、印染机器,法官们一边同房东磨嘴皮子,一边研究权宜之计。最终,房东答应开门,前提是——查封机器后,把机器全都挪到小一些的职工宿舍里。这名房东,还成为200多台机器的指定保管人。 合庆镇的厂区查封工作,房东倒是配合,但工作量大得惊人。这片厂区是爱丽丝公司总部所在地,拥有上千台生产用机器。“讨薪小组”先是集体上门贴封条,之后还要陪着评估公司上门评估,这次查封,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 此外,执行局还查封了被执行人名下的一套民居,等待年后评估处理。 新年前夕,为了让爱丽丝公司的职工安心回家过年,浦东法院执行局决定将先期执行到位的370万元先行发放。剩余未发放薪水,待3处不动产年后进行评估、拍卖后再向农民工发放。 “一开始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将工资款执行到位了。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拿到13398元的马多艳连连向法官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