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轻时,他因政治风波曾离开学校,做了多年工人。晚年时,他觉得最大遗憾是空抛了许多大好时光。因此,不仅不能清闲,反而要抓紧时间,多留下些精神遗产。 他觉得,只要保持年轻的劲头,思想不老,身体也能年轻。所以,他爱和年轻人交朋友,每次听到有学生来看他,激动得不能午睡,一直乐呵呵地等着。 “退休后,父亲每天上午会客写字,午休后,精神焕发,埋头写作。每天少则百字,多则千字”。他的儿子甘北林说,父亲有时半夜梦醒,不能入睡,也起床工作两三个小时。 他毛笔字写得好,每年都题字让学生们每人挑一张。都是鼓励学生的话:“勤学勤思”、“坚持真理”、“为民鼓与呼”。 有一次,一个青年学生请他题字“知足常乐”。他说什么也不写,他觉得年轻人在生活上要知足,但在事业上思想要永不知足,奋斗一生,闯荡一生。 新闻为人民 要多倾听人民的声音 “作为新闻人,应该登山望远,俯身听潮。既要站到一定高度明白社会发展大势,也要俯身到社会底层,听到人民群众真实的声音。” 甘惜分家客厅里的24史已珍藏了40多年。甘北林说,父亲上街就去逛书店。解放初期,破烂的北京东安市场是他常去之处。在寒风瑟瑟的小胡同里挑书,手脚冻僵了,也觉得其乐融融。 86岁时,他仍坚持每天读写,选定新的研究领域。 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他立即兴奋起来说,今天的新闻为什么到明天才成为历史呢?今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当代,记者的观察就会深刻得多。 “甘老师有浓重的家国情怀,我们见面都是从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谈起。”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峰说。 虽然他的学生中有好几个部长,教授、总编数不清,他自己只是以一个书生自居。 书生就爱忧国忧民。他对新闻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给予厚望,多次提出新闻体制改革,更要多倾听人民的声音。 他说,“考虑大事心胸广宽,考虑小事则容易悲悲戚戚。要做到老百姓能畅所欲言表达,重大事件让人们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实际上,“人民”早就在他心里。在他卧室的书架上,还珍藏着1959年用过的笔记。其中一本,用废纸装订,背面空白的第一页写着:我们天天讲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知道人民在想什么,我们给了他们什么。 寄语 “敢说真话,思虑大事、光明磊落、一生笃行是甘老的人品和学品,也是他留给我们弟子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间失去一个大师,但他会在天堂里继续从事他毕生所爱的事业,安详辞世本身也是一个福寿。” ——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喻国明 “如果说,现在的新闻学是座大厦,地下三层的基石就是甘老这几位最早的新闻学者。他是1954年全国唯一的新闻学副教授,撰写了中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对新闻学和新闻行业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峰 新京报记者 陈瑶 程媛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