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 青龙庙的嵌瓷是工艺美术大师卢芝高的得意之作。庙主体和独立拜亭的嵌瓷工程分别于1994年和2012年完成,时间跨度虽近20年,但嵌瓷艺术处理形式的有机联系,使庙体与独立拜亭嵌瓷一脉相承,几近天衣无缝。 青龙庙的嵌瓷遍布庙主体和独立拜亭的屋脊、垂带。庙主体的嵌瓷装饰为重中之重。这第一个“重”字,是嵌瓷在古庙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古庙的冠帽工程。而第二个“重”字,却为一语双关:一是重量之重,其体现客体是龙,龙的视觉要雄浑强劲,表现手法宜“重”;二是重要的“重”,龙是古庙的文化内核,其体积要大,才能使龙的主导地位得到表现,但龙的形象按规制南方四爪(北方为五爪)处置。 重建的青龙庙已由昔日老庙寓意“飞凤衔书”蜕变成“龙凤呈祥”,故凤的表现也很关键。表现手法宜平嵌浮嵌中偶寄圆嵌以达到轻盈的姿态,其表现主要场所是独立拜亭。独立拜亭,四面通透,从建筑结构上已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再加上嵌瓷的凤凰为主要题材的装饰内容、工艺手段,故整座拜亭看起来轻盈通透。这样就与庙主体的封闭式建筑结构与屋脊嵌瓷的重中之重的龙圆嵌装饰之“重”形成了一重一轻、一龙一凤、一阳一阴的感觉。而正殿靠南堤一侧的屋脊上腾空圆嵌双龙戏珠,脊面浮嵌平嵌结合的“双凤朝牡丹”造像更直接让人们看到“龙凤呈祥”的密切组合。其一上一下,一雄一雌,形态雄浑和温和形成艺术高度对立统一的美。 在表现方法上,青龙庙嵌瓷艺术表现有几个特点: 一是轻重繁简错落。从装饰的手法和嵌瓷数量这个层面讲,为了方便表达,本港台直播们暂且把独立拜亭与庙主体合并起来作四进看。独立拜亭是轻,主体拜亭是重,前殿是轻,到了后殿又重。就轻者相比,前殿为最轻,只是简单的瓜果花草平嵌,而独立拜亭是轻中之重,有双向“凤凰朝牡丹”的近于圆雕造像。就重者相比,主体拜亭与正殿,因屋脊装饰长度和标高等的差异,正殿为重中之重。 二是夸张手法。青龙古庙是龙的天下。为在有效空间展示龙的无限威力,作者利用夸张手法,让前殿屋脊的龙造像尽可能“大”。将龙的图腾嵌成腾云驾雾状,龙身高度弯曲,但又不至看成“曲龙”,故利用高度差,使其有腾跃之势,在长度只有5米多宽之屋顶,两条龙伸张起来的长度足足超过20米,这就为龙身的做大提供了前提条件。龙身的最大周长达一米余。这样一组大型双龙戏珠的嵌图就稳重地矗立在主体拜亭的屋脊上,整座古庙大有巍然不动之感。 三是配搭各异。主体拜亭的龙下面屋脊搭配的是“八仙八骑八童子”,而烘托龙凤呈祥的则被异化为孔雀和大雕,并处理在两侧外开间的屋脊面上,内开间的屋脊面则嵌上“博古”图案。而在正殿脊,双龙戏珠下面虽同样都是祥云环绕,但朝庙内脊面的处理成平嵌的梅花,朝西面(南堤)方向的脊面则搭配双凤朝牡丹,搭配形式的多样化避免了视觉上的简单化和视觉疲劳,给人以多变美感觉。 四是色泽处理。主体拜亭双龙戏珠的龙身是浅绿色,而正殿的龙身为深绿色、龙尾则为只属于王者才能拥有的正黄色,一改主体拜亭纯绿的龙形象,体现了殿中安济圣王在青龙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二幅双龙戏珠中造像相向的脊面上,虽各是浮嵌的梅花,但主体拜亭的梅花为红色,正殿的梅花为白色,而且较为繁茂。 五是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庙主体整个屋脊垂带嵌瓷人物达近700人,民间故事、戏曲故事多屏,还有凤的造像、祥云、瓜果、花草……见缝插针,工艺复杂繁复,但由于处理上错落有方,并不会产生臃肿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疏密有度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庙主体的三组屋脊上,主体拜亭与正殿的嵌瓷装饰繁复有加,但杂而有序。而两者中间的前殿脊,则被轻描淡写,处理得很简洁,只是缀上瓜果花草类的平嵌,让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疏密有度。 六是内容丰富。如黄忠、法正大破定军山,梁红玉金山击鼓抗金兵,姜子牙收妲己,关公过五关,张飞战马超,长坂坡赵云救阿斗,穆桂英取降龙木等。 瓷版壁画 青龙庙两侧厢房外墙的瓷版壁画安济圣王出游图,创作于1997年8月,1998年镶嵌装置完工。该编目由邱创平、陈俊荣策划,陈俊荣、余俊英、林若鑫、蔡序峰设计绘画,陈俊荣负责总监制,蔡儒添先生捐赠。 瓷版壁画左右各一幅。每幅由480块15cm×15cm白瓷砖组成,长80块,宽6块。加上边框,该画每幅宽1.2米,长12.3米,面积共14.76平方米。其特点是: 构思巧妙精细,布局严谨合理。瓷版壁画卷表现的主题是青龙庙会游神,虽然画面有24米宽,面积达21平方米,但表现的却是青龙庙会安济圣王为期3天、长达10多华里的巡游路线和过程,人物众多,事件环节及物体复杂,且须避雷同。况且设计者未亲历安济圣王出游,素材靠的是老辈人的回忆。设计是一道难题,但作者经过广收并蓄、删繁就简、细密策划、合理布局、扼要明了、重点突出,终于作出了这幅青龙庙会游神的微缩版。而且各个重要事件都有所表述,布局大方、合理,繁简有度,色彩鲜明。艺术地再现了青龙庙会和游神的盛况,为人们直观了解安济圣王游神提供了视觉载体。 主题明确鲜明,场面壮观逼真。瓷版壁画紧贴安济圣王巡游主题,按昔日出游的路引规则“起马上堤落竹铺头……”具体详细地描述了安济圣王出游至回銮的盛况。 画面从青龙古庙出南堤过“护吾生民”牌坊开始描绘,然后在安路牌的指引下巡游全城,所到之处,群众夹道欢迎,商铺、神前鞭炮齐鸣。游神队伍锣鼓、三弦、琵琶、古筝、笛箫、唢呐……乐器齐全、旌旗迎风飘扬,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图中安济圣王安然慈祥、雍容大方、超俗非凡,大夫人雍雅慈祥,大有“王母”之相。二夫人则风姿绰约,其神轿护卫严密,生怕被摸轿者挤爆棚脚。三座神轿面前,尤其大老爷轿前鞭炮连串,走皇鞭响彻云霄,商户争相留住老爷,以求为之带来吉祥、生意兴隆,大、二夫人轿随大老爷后面接受信众拜谒……把昔日安济圣王巡游刻画得生动逼真。 整个潮城沉浸在舞龙、舞狮、演戏、锣鼓、喝彩声、欢呼声的欢乐海洋中,汇成了一幅普天同庆、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合郡平安的祥和画卷。 内容丰富多彩,刻画细腻严谨。《出游图》在20多平方米的画面上共绘有人物1330人,平均每平方米达六七十人。锣鼓队五支,韩江、湘子桥、凤凰塔、凤凰洲、江滨、牌坊……都在描绘之列。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牌坊的刻划,大街是巡游的重头戏,牌坊是大街的标志物,可那时牌坊尚未恢复,也没有电脑设计,靠的几张老照片做参考,手绘一个牌坊往往需要花费通宵的时间和几十张草稿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图。大街中还插入大量的商铺:美珍酒楼、瓷器铺、顺发绸缎庄、吉成菜馆、中药铺、庆祥银楼、中华书局、发记纸行、义成鞋店、顾绣庄、祥记百货、鞋帽店、米行、笔墨店、裱画店、玉器店、饼食店、美兰杂菜店和鼓乐社、水运上客站等。而中药店竟描写上了坐堂先生。凤凰洲上有一小群水牛在悠闲啃草……一幅市井生活图跃然画上。 潮彩技艺精湛,线条流畅传神。瓷版壁画的绘画和烧制者,包括了国家级大师在内的潮彩行业的佼佼者,在制作这幅瓷版壁画时,虽然多个画师的风格不一、手法各异,但大家通力协作,选择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既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也让观览者有“亲和感”。画师们利用瓷版能表现中国画法的优点,用意笔和工笔相结合的多种技法,手法娴熟,线条流畅,色彩配搭合理,使人物描绘逼真传神,市井、建筑物等如临其景,而韩江及江滨则用大写意的方法,把韩江的大气给刻画出来。整个画面繁简有度,粗细合理,使这幅瓷版画达到了艺术和内容的统一。 鉴赏瓷版画时应“六看”:一看瓷版是否平整,二看瓷版表面是否光洁,三看瓷版是否完整,四看瓷版画面是否整洁,五看瓷版画意是否精美,六看瓷版画烧制工艺是否到位。按照这个原则,笔者认为该瓷版壁画虽不能说臻于至美至善,但已达到色泽统一、画面连贯、整体观感舒适的效果,是一幅瓷版壁画的精品。 壁画 全庙共有壁画5幅,以正殿銮座后壁的“祺帐”(民间语讹为“旗帐”)所绘《龙教子》图最为出色。该图采用水墨画的手法,笔法自然流畅,将中国画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画突现的主题是“飞黄腾达”。正殿左右则为福禄图,西从厝巷、龙虎井的后壁则绘有“八仙图”、“竹林七贤”,寄寓“超凡”“脱俗”的道家思想。 漆画 漆画主要分布在古庙的梁载、瓜坯、门扇等部位,起到保护木质材料、美饰素坯、烘托造像等作用。 正殿大门为两幅漆画门神: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大梁的漆画题材为青龙、凤或龙凤呈祥,其中正殿栋梁的龙漆画最为精美。前殿大梁则画上“凤凰朝牡丹”,与正殿栋梁的龙遥相呼应。 漆画的另一特点是题材广泛,最为特别的是,拜亭的潮州八景图、八景诗,把潮州的景致浓缩于主体拜亭之中,起到了重视和宣传潮州传统文化的作用。来源潮洲日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