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玉雕赋予翡翠的价值,关青松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前年自己以2900元在市场买了一块毛料,共切了3片,一片雕刻成了观音挂件成交价8000元,还有一片雕刻成了“佛法无边”,成交价1.07万元,剩下一片暂时还没有雕刻,但即便如此,玉雕已经让这块毛料上涨了约10倍的价格。 观点 翡翠寒冬 “催变”玉雕行业 作为经济好坏的试金石,大概2012年开始翡翠交易就进入了寒冬期,到去年,“关门潮”席卷而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行业的作品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市场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佛、观音,要看到一件雕工特别细致的作品都很难,但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很多做工精美、造型独特,非常有古典美的翡翠作品出现,而且价格还没有以前贵,所以身边很多朋友都重新开始关注翡翠行业。”一直对珠宝情有独钟的收藏人士杨女士说,她去年在云南市场上购买的几件镶嵌翡翠,都非常有新意,不论是颜色配搭,还是镶嵌工艺都让人爱不释手,而这些作品并非名家设计,所以价格也很实惠。 不仅仅是玉雕师在改变,整个翡翠消费的风向也有变化,以前大家都要讲究种水色,雕工则被多数人忽略,而现在雕工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一件作品可能成色没有另外一件好,但是雕工、设计占了上乘,那么消费者就愿意买单。一名从事翡翠销售的资深人士分析说,最近两年,万元左右的翡翠作品最好销,而这类翡翠,种水色本身不可能太好,所以更多的就是拼雕工,拼设计。 “整个翡翠行业销售都在下滑,如果要坚持下去,就必须创新。”对于翡翠行业的寒冬,关青松说,并不全然是坏事,利用这个时期玉雕师们也能静下心来真正思考和创作作品,这两年涌现了不少好的优秀的玉雕师,也给了很多年轻玉雕师机会。现在和以前给老板打工不一样,瑞丽的玉雕师更多的是选择出来自己开工作室,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也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获知真正的消费需求。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这个古老的玉雕行业焕发持久的生命力。(都市时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