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已经习惯了拿着手机、抱着电脑,把自己封闭在网络的世界里,离自己身边的家人越来越远?有多少人穿梭于茶楼、ktv、棋牌室之间,很久没有跟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一起读读书、下下棋,用自己讲述一个美好故事的温和语调伴着那张微笑的小脸进入梦乡,然后摆正小脑袋旁边的绒布小熊,替淘气的小宝贝掖好被角,轻轻起身离开?生活的操劳奔波,又让多少疲惫的父母会动不动向自己犯了小错的孩子发脾气? 这是一个很着急的时代,什么事情都步履匆匆。人们怀揣着对阳光、沙滩、街头咖啡、青山绿水中睡到自然醒以及不慌不忙的温情脉脉之类慢生活的向往,却又不得不朝九晚五、马不停蹄,有没有认真想过,其实近在咫尺的身边也可以有充满温情的慢生活?
《礼物》就是一本带着温度,能让人稍微慢一点,跟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一家三口把脑袋凑到一起来阅读的书。 黄昊,是这本书的作者,会打理一日三餐、会照顾老婆孩子、会打扫家居卫生、会画点儿画写点儿文字的男人。 初见黄昊是在编辑部的选题论证会上。 把作者请到编辑部——尤其是以女性编辑为多的编辑部,参加自己作品的选题论证会还真不多见,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男人所创作的是通常由妇科大夫、孕育专家和女性心理学家们所专营的怀孕题材,自然是被现妈妈和将来的妈妈们围攻,指出了一大堆的不足。这场景的确有些尴尬,作为现场不多的男性之一且同样已为人父的我,觉着有必要为黄昊老师说说好话,结果这本书的责编任务就落在了我头上。
说实话,黄昊有点小啰嗦(这点和我一样),他总想把事情说得更透彻、更细致,想把他要表达的内容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反而容易让人分神。于是,初稿对于怀孕妻子日常生活细致的描绘、孕期不同阶段的展现,让人容易觉得这是一本类似科普或者指南的绘本,难怪会被现妈妈和将来的妈妈们指出一堆的问题。 那么,既然有问题,便要去解决。找到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线,删繁就简、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就是这本书编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怎么去寻找这个主线呢?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家庭的纽带,一个家庭因为有了孩子会更加牢固,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因为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这件大事,而比平常有了更多、更紧密的交流和沟通,这就是这个小生命的出现所带来的一种化学反应,它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是一种超越爱情的血脉相连的亲情。
那么这种由孕育新生命所带来的亲情——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就应该是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线。 既然主线明晰了,但是我又不太忍心对一位画家辛苦创作的画面痛下杀手,所以具体来解决问题还得靠作者自己。
黄昊原来给这本书创作了将近一百个页面,对于怀孕妻子每个月的不同状况都有反映,而且对怀孕第几个月是第几周到第几周、胎儿大概有多大都用不同的水果做了形象的比喻。我可以感觉出这位细心的丈夫对情绪多变的怀孕妻子的关心和呵护,但是这些细致的描述冲淡了主题,加强了旁人对于这本书是孕期指南或者科普的感觉。好在黄昊很快也意识到这点,很真诚地给自己的作品动了大手术,删去了很多叙述太过繁杂的的画面,最终在我们反复沟通之后,保留了四十多个页面的内容。这四十多页的内容,从母亲怀孕开始,反映了孕妈妈的日常饮食衣着及身体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和一些细微心理的变化,也反映了作为家庭精神支柱的父亲在妻子怀孕期间所做的一些事情。基本能很完整且有逻辑地表达了全书的主题。我们对书的开本也做了反复的对比和尝试,最终确定了一个尺寸大小合适的正方形的精装本,更能平展,适合一家三口一起捧着阅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