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趋势加速,企业助力学校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推进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聚合社会各界资源,“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于23日正式揭牌。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强,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总经理刘建平等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此后的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各界专家围绕养老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促进养老研究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合作。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和人均寿命的明显延长,我国即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老年社会。据预测,到2035年以后,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比美国更为严重,年龄结构的快速老化将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清华大学发挥多学科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引入社会各界资源,组建成立了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 据介绍,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近期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由中欧基金捐资设立,通过汇集校内外一流专家,开展专题研究,立志于成为政府和企业应对老龄问题的智库。研究中心立足于对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的深入理解,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落地中国进行社区实践,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长效解决方案。此外,中心计划定期举办“老龄社会”学术沙龙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政府、学界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将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关注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发掘老龄化带来的活力和机遇,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在金融投资领域,中欧基金就长期关注养老领域潜在的投资理财需求,致力于养老型基金产品的创新研发,帮助有养老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实现理财目标,尽力为养老事业发展及研究中心建设提供支持。 在研讨会上,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中欧基金窦玉明就基金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对于支持基本养老保障、减轻财政养老支出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养老金具有投资期限长,对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等特征,可利用资金的长期性投资配置于更多的权益类资产,从而追求更高的长期收益。 (附) 中欧基金窦玉明:股票基金是提高养老金长期回报的关键 窦玉明在论坛上指出,世界银行在1994年提出了“三支柱”养老金改革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多个养老支柱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困境。其中,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立法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计划,主要目的在于给退休人员提供最低养老保障,一般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政府是责任主体;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一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多采取积累制,缴费及其投资收益成为参保者退休后的主要资金来源;第三支柱则是采取完全积累制,由个人自愿缴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作为第一和第二支柱的补充,个人养老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养老待遇,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要求相对更高。因而,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对于支持基本养老保障、减轻财政养老支出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养老基金投资的收益水平,窦玉明认为可以通过四个渠道。其一,通过承担更多风险,提高风险资产权重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水平。其二,通过拉长投资期限,放弃一定流动性,从而获得流动性溢价。其三,通过提高投资水平,选择投资能力更强的管理人,实现积极的投资策略。最后,通过降低管理成本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净收益。就当前情况来看,个人养老金具有投资期限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特征,可利用资金的长期性投资配置于更多的权益类资产,而追求更高的长期收益。 海外实践经验来看,国外成熟养老金市场的养老基金大都希望利用资金长期性去获取较好的长期收益,因而普遍将较大的比例投资于股票。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七大主要养老金市场将近半数的养老金投资于权益资产,远大于债券投资、现金和其他资产。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权益投资比例都超过了债券。在美国,养老金的第一支柱主要投资于特别政府债券,开奖,而体量更大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主要投向资本市场,其中股票投资占比远高于债券投资。其中401(K)计划中,43%的总体资产配置在股票型基金。同时,养老金作为美国股市中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资产配置更加理性、长期,不仅发挥了平滑资本市场波动的作用,也促进了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