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立春日,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内,一场传承千年的立春祭祀活动又拉开了帷幕。神殿正中,人脸鸟身、着白衣、驾飞龙、手持圆规的“春神句芒”神态安详,在二十四节气灯笼的辉映下接受着众人的祭拜。
祭祀年年有,今年这个祭祀,却显得特别隆重。因为,这是九华立春祭晋升世界级非遗后,举行的首次祭祀活动。
去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衢州市诞生的首个世界级非遗。
一个小山村的祭祀活动,为什么会成为“二十四节气”的代表性民俗活动,为什么会从名不见经传走向了世界?
往事:千年民俗活动曾中断40年,12年前重现小山村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春神及其神话。而句芒,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掌管春天万物的生长。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日迎春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的一项民俗活动。有史以来的两千多年间,春神句芒不仅存身于文献中,而且出现在迎春仪式中。
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立春日迎春接福是九华梧桐祖殿的重大活动,然而由于“文革”时神像被毁,祭春活动曾一度中断了四十年。立春祭得以重现山村,与一位名叫汪筱联的七旬老人有关。
2001年,为躲避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正在参与浙江省旅游普查工作调查的汪筱联来到当时还叫外陈村的妙源村。在村中梧桐峰下一处被村人作为木材加工厂和碾米厂的老建筑里,一块匾额引起了汪筱联的注意。“当时雨很大,这栋建筑正面大门上的泥层经雨水冲刷后剥落,显露出了梧桐祖殿四个绿漆大字。”汪筱联说,“而且这栋建筑正面有三扇门,不像是民居的样子,我当时就猜测这应该是座古庙。”
“这里原来是个庙,供奉的是梧桐老佛。”村民无意间的告知,印证了汪筱联的猜想,同时也激发起了他浓厚的好奇。在一次次的寻找村中老人调查考证后,汪筱联还发现:这座隐于深山的梧桐祖殿,在解放前曾有立春庙会和中秋庙会。每逢春节,这里都要做戏、祭祖,热闹非凡。“这很可能是全国唯一保存着的春神庙,梧桐老佛就是春神句芒!”怀着激动的心情,汪筱联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了外陈村的村干部。
2004年,在汪筱联及一众有识之士的不断奔走呼吁下,木材加工厂和碾米厂终于从庙内搬走。村民们自发捐款,凑了三四万元对神庙进行修复,并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和《山海经·海外东经》中对春神“鸟身人面,乘两龙”的描述,用梧桐木雕出了“身穿白衣,脚驭两龙,背负双翅,右手持规,左手握五谷”的春神形象,立于梧桐祖殿中,并在大殿左右两侧墙壁上,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壁画做装饰。
庙宇修复后,2005年立春,中断多年的九华立春祭得以恢复。在政府部门和民间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被确立为柯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九华立春祭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现场: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祭春仪式
少男少女迎春、立春祭祀仪式、鞭春牛仪式、抬神巡村祈福、尝春、踏春、探春、演戏酬神、接春仪式……作为全国唯一的句芒习俗信仰保存地,在妙源村,你可以看到一整套最完整的接春祭春仪式。
“刚开始时没有鞭春牛和接春少年男女的环节,经过十几年发展,祭祀活动逐步完善。”汪筱联说,“立春祭祀民俗活动世代传承,体现了先人‘天人合一’和‘崇拜自然’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一次对话,有利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环境的意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