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个月,北京、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10.7%。一些企业提出:调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是不是与“降成本”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也有专家担心,工资增长过快,可能促使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来降成本,最终不利于劳动者。 发展经济说到底是为了增加百姓福祉,工资该涨还得涨;企业经营难题摆在那里,成本压力也要化解。降成本、涨工资两不误,关键是紧紧扭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牛鼻子,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实现劳资双赢。 劳动力成本怎么降,工资如何涨?让我们听听企业和专家的说法。 ——编 者 工资增速总体上未超劳动生产率 普通劳动者总体工资福利水平仍然偏低,未来还应逐步提高 近几年工资是不是涨得太快了? “做老板的都希望员工工资不涨或干脆降一些。可是你看,物价在涨、房价在涨,普通员工的工资涨得真不快。”王昱在北京一家大型药企做行政工作已5年,她算了算账,进企业时月薪7000元,现在刚刚达到1万,如果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远远不如GDP跑得快。 企业的看法恰恰相反。“这两年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亏损,即便这样,每年还是不得不大幅涨工资。”浙江振石集团东方特钢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刘俊贤说。河南宇通客车集团财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过去5年该企业员工工资平均每年要涨约10%,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制造业企业普遍不太景气、经营困难的时期。 工资增长多少算合适?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工资跑赢CPI,是工资正常增长的底线,否则劳动者实际工资下降,日子会越过越差。工资跑赢GDP,是让百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工资在一定范围内涨得比这两者快,都是合理正常的增长。 除了比照CPI、GDP,判断工资是不是过快增长,还有一个参照系,即劳动生产率。如果工资快速增长、而同期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更快,总体上就不会对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对特定经济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造成影响,也就不能说工资涨得过快。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原则之一正是“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人社部劳动工资所的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长期显著高于工资增速。考察“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非私营)平均工资年均实际增长约为10.2%,比同期第二、三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略低。把城镇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状况考虑进去总体估算,二、三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速与同期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相当。不过,近三四年来城镇私营小企业的确出现了工资增速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情形。分析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供求出现变化,促使劳动力价格提高,开奖,此外还有“补历史欠账”的因素,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资增速偏缓。 苏海南认为,过去十多年,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说到底是件好事,不能因为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就简单判断是由于工资涨得“过快”。普通劳动者总体工资福利水平仍然偏低,未来还应逐步提高。当然,近几年部分行业企业工资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速,对此应注意调整。 降成本不能只盯着工资 着眼于社保费率与其他制度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 工资快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是,企业的呼声同样值得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GNI的比重从2008年的48.5%上升到2013年的51.1%。2005年至2013年,制造业用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5.5%—6.8%区间内小幅波动,近两年呈上升之势。企业的感受更直接。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算账:2013年,用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5.8%,2014年涨到7.12%,2015年进一步涨到9.17%。许多企业抱怨“再这么一个劲儿地涨工资,企业真的受不了”。 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该如何看待? “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合理因素。”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乏资金、技术,优势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低。在企业成本构成中,劳动力成本占比不高、增长缓慢。在经济总量中,劳动收入的占比也一直比较低。但是,不能把这种状况看作是正常的并会一直持续。近年来,不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量还是新增劳动力总量,都在逐年减少。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推动工资上涨,许多企业已发现“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劳动收入偏低,也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再不能走依赖甚至压低劳动力成本谋求增长的路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