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观众不会看因为这部电影制作花了多少钱去看。"吴鹤沪补充道,观众对美国大片的审美也愈发苛刻,不像一开始照单全收,现在也会挑挑拣拣,看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成天蜘蛛侠123,变形金刚123也就没有意思了。观众看电影获得娱乐的同时,还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今年,《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长江图》等一批文艺片被更多观众所关注。戴锦华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果从艺术电影浮出水面来看,其实今年是很值得欣喜的一年。我们的市场开始分层,对艺术电影、小成本电影开始感兴趣的观众也开始显现他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和意义。"这种现象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曾在今年上影节上劝中国影人放慢脚步的李安最近发现:"中国电影市场有的不光是钱,大家都有憧憬,模模糊糊中有一种自由的、希望在那里,对电影这件事来说很宝贵。" 今年,《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长江图》等一批文艺片浮出水面 分众化创作、发行和经营 10月15日,长春电影节闭幕当天,全国艺术电影联盟宣告成立,在全国50个城市选定了100个影厅作为首批放映厅。11月8号,联盟公布了100家艺术影厅布局和"光阴的故事"等八大展映主题。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等七家影院,上海百丽宫协信广场店等六家影院参与加盟。值得一提的是,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诞生在电影市场的寒冬,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以往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再一呼百应,精品化的创作,分众化的营销发行将会是未来发展方向。 多年前,吴鹤沪在联合院线就职时也曾发展过艺术院线,在片源和观影人次没有办法保证的情况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一些艺术电影的点映和展映偶尔在院线内亮相,北京、上海举办的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环节也为艺术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放映平台,发现并培育出一批艺术电影的忠实观众。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市场呼唤出现艺术电影全国化、常态化的放映渠道,进行分线发行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中国电影要持续下去,市场一定会逐渐的分层,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上,任何一种小众都不可小觑。"从这个角度来看,戴锦华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并非供大于求:"健全的市场一定是分众的,同一类型影片不可能满足所有的观众,不同的文化需求、艺术需求的观众都是市场,很多的不同类型的观众并没有这个市场充分的考量。现在这样的生产规模并不算是过度,只是生产的盲目性才造成了这种所谓产品过剩的局面。如果它能够更加理性,更加有序,更清楚地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产品、作为商品,同时作为文化产品和艺术四个属性的组合,我们就能够期待更好的作品,期待我们的市场开始稳定并且扩大。" 在她看来,如果影院能够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在上影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设想中,未来影院将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走向"沉浸、社交、互动、定制"的发展趋势:"沉浸式观影,三面银幕,包括IMAX,都涉及到未来电影语言的改编,这都不是我们随便在网络上去能感受到的属于电影的独特魅力。社交式观影,在手机上看网剧也好,网络大电影也好,不能完全代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仪式感。今后也会增加更多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式的探索。从第一代影城的单厅影院,到第二代影城的多厅影院,第三代影城有人说场景消费 ,有人说娱乐消费,有人说电影主题城的消费,不一而足,大家都在摸索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