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回顾 8月29日,本报“财经纵横”版刊发“对苏鲁冀黑四省企业债务处置情况的调查”上篇——《去杠杆,企业过得怎么样?》,报道了当下企业真实的债务状况,以及相关各方在去杠杆过程中的努力、困惑和难处,并配发记者手记《阵痛之后是新生》,引起广泛关注。 在上篇报道里,记者指出,当前我国总体债务水平不高,但上升趋势较快且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相对偏高,成为近年来我国杠杆率快速上升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企业去杠杆“有意愿,没能力”,银行也存在“坏杠杆难去,好杠杆难寻”的局面,企业因为去杠杆而遇困的现象和逃废债行为,增加了金融机构和经济运行的风险。整体杠杆率能否平稳降低,关键在企业,难点也在企业。 此次调研中,本报记者深入走访了4省8市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63家企业、74家银行机构。上篇重在“问”,下篇重在“解”。今天,我们推出这组调查报道的下篇,理性探讨有效去杠杆、着力破“两难”的解决之道,希望能给有关各方提供参考,带来启发。 ——编 者 一解:合力“去” “债权人就像抬着木头的队伍,直播,大家步伐整齐,就能分担债务压力,企业还有希望。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走开不抬了,木头瞬间就会坍塌” “债权人委员会的设立,改变了以前金融机构各自为战、各做打算的格局” “债权人就像抬着木头的队伍,大家步伐整齐,就能分担债务压力,企业还有希望。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任何一个人走开不抬了,木头瞬间就会坍塌。”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总会计师宋云飞说。 今年初,陷入债务危机的龙煤集团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眼下,处在新起点的龙煤获得喘息机会,开始重整上路。龙煤能甩开债务包袱、轻松前行,债权人委员会有功劳。 从年初开始,银监会要求各地银行业机构针对有关企业客户组建债权人委员会,由债委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困。从本报记者此次调研的苏、鲁、冀、黑4省实施情况看,这项制度起到积极作用,减少了可能的争相抽贷、限贷行为。 在黑龙江银监局推动下,龙煤集团债权人委员会指导各债权行以现有授信余额为基础锁定债权,不抽贷、不限贷、不压贷,稳定企业预期,并对企业贷款进行重组和置换,缓解企业债务压力,提供新的资金“血液”,帮企业练内功,逐步去杠杆。截至7月30日,债权行向龙煤集团累计提供资金支持59.96亿元。 债务重组为龙煤转型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龙煤也开始主动剥离非主营业务,淘汰13个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矿井,并将人员分流安置。为此,龙煤设定3年扭亏目标,计划在3年内对符合条件的25座煤矿关闭退出,淘汰落后产能2054万吨,涉及员工5.5万人,规划的半数矿井在年底内退出,2017年底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调研中,不少企业和银行告诉记者,去杠杆是一项“减法”改革,阵痛难免,而且可能阵痛相当剧烈。如何从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实际出发,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上下一心,开奖,握指成拳,对去杠杆进程能否顺利至关紧要。 黑龙江建龙钢铁去年被银行收回信贷资金7亿元,当时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很大压力,一度陷入资金困境。各家银行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后,对企业在当前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行予以支持,保证企业信贷资金2年内不减少,并调整还款周期,帮企业逐步减少经营性负债。 建龙钢铁财务副总经理姜兴录说,企业经营现状比去年有一定的改善,尤其是贷款稳定后,原来每个月回款要占用的很大一部分资金都可以省下来,不用再着急“倒贷”,大幅降低了财务成本。 在山东,债委会制度也让不少企业顺利走出了“债务泥沼”。山东瑞福锂业是全球第一家同时拥有锂辉石和锂云母等低品位矿石提锂技术的生产企业。2014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不良担保链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行贷款利息不能按时偿还,2015年3月被迫宣告破产重整。泰安银监分局指导建设银行泰安市分行,担当牵头行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与企业一起化解融资风险,并适时调整授信种类及期限结构,帮企业摆脱了险境。 去年下半年,瑞福锂业经营终于迎来转机,主营产品碳酸锂的价格逐渐攀升,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瑞福锂业抓住机遇,将原有碳酸锂生产线升级改造,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不但偿还了高成本债务和部分银行贷款,还将剩余资金投入扩建项目。截至今年6月末,瑞福锂业总资产已达到10.38亿元,实现净利润6742万元,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47.28%下降到31.99%,降幅达15.29%。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