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经过6个小时的激烈会谈,俄罗斯以及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多数成员国并未在卡塔尔多哈会议上达成冻产协议,伊朗对于增产的决心使得冻产泡汤。各国或将于6月再举行冻产商谈。 油价应声大跌。目前原油期货多头持仓增长趋势已经放缓,而空头持仓已经有初步反转趋势,短期原油调整压力较大。 其实,这似乎就是一种“欧佩克宿命”。所谓的“欧佩克宿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4月17日接受第一财经等记者采访时解释称,“以前油价由OPEC定价,其供给数量直接决定油价;但现在油价的顶部(ceiling)将以美国页岩油价格决定,其已成为了边际生产者,技术进步使得成本不断下降,约为40-50美元左右;OPEC当前只能设定底层价格(floor),其生产量越多,这个底就越低,而生产越少底就越高,但此时页岩油的产量又会随着油价走高而再度回升,进一步把价格打压下去。” 令人好奇的是,伴随着这种宿命,技术创新的步伐也正不断加速,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世界? 冻产告吹后聚焦6月会议 尽管此次并未达成协议,但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各产油国或在6月再举行会议就冻产商谈。 “6月初恰逢OPEC半年度会议,冻产协议在 6月达成的概率相对较高一些,因为伊朗石油产量很可能在6月恢复至制裁前水平。但是如果伊朗在产量达到400万桶/天的目标之前不冻产,那么6月份的OPEC半年度会议和可能举行的冻产会议无疑也将会令市场失望。”东证期货原油分析师金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多哈会议结果暂时尘埃落定,市场围绕冻产或减产的炒作也将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市场最为关心的还是美国原油产量下降的速度以及在旺季商业原油去库存的力度。 根据EIA公布的周度产量数据,截至4月8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降至897.7万桶/天。美国原油产量的下降让市场看到了再平衡的希望。IEA 更是在最新一期的月度报告中称原油市场的过剩量在下半年将降至20万桶/天,再平衡指日可待。 油价或滞留“30美元区间” 然而,市场仍有观点认为上述期待可能是“无稽之谈”。 有不少业内人士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产成本的下降增强了企业对油价的承受能力,企业为了现金流就必须得生产,而不是减产。 “从所调查的54家公司的2016年产量目标合计值来看,目标值只比2015年实际产量下降1.8%。”金晓称。 此外,大的石油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仍能以较低价格从银行或债券市场上融资。小石油公司从债券或银行市场融资相对困难,但是股权融资成为它们的救命稻草。更为甚者是部分银行主动放松对油气公司的贷款标准,因为银行也不希望这些公司破产重组,得到难以出售的资产。 民生宏观海外研究部负责人张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产能并未实质性退出。“钻机数量大幅下滑,而同期产量并未发生同比例下滑,主要原因为页岩油生产效率有所提升,边际成本下降,美国页岩油仍在工业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仍有很大的规模经济及效率提升空间,一旦油价回暖,产能可以快速回到市场,因此油价天花板明确,45-50美元左右为顶。”金晓称,目前原油期货空头持仓已经有初步反转趋势,短期原油调整压力较大。 金晓预计,“冻产协议流产之后,WTI可能会震荡下行至30美元/桶附近。 ” 美国产量的下降并未导致美国炼厂消耗本土的库存原油,而是进口更多的原油以弥补产量下降带来的缺失。进口原油对本土原油的挤出效应加大去库存的难度。不仅是原油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成品油的库存压力也不容小觑。双重库存压力将对油价形成向下压力。 别再想100美元时代了 其实,无论冻产协议能否达成,全球能源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将使得低油价长期持续,“100美元时代”重来的可能性似乎已经微乎其微。 朱民在接受第一财经等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在很长时间会在低位徘徊,今年预计油价将处于40美元左右,未来也不会走得很高。 所谓的结构性变化在于,OPEC再也不是油价的唯一定价者,现在油价的顶部将以美国页岩油价格决定,其已成为了边际生产者,技术进步使得成本不断下降至 40-50美元左右。即使OPEC减产或冻产,油价随之企稳走高,此时页岩油的产量又会再度回升,进一步将把价格再度打压下去。 IMF预计,未来十年,到2025年,全世界现有原油产能的40%都会“退休”,原油产量仍会 维持在9000-9500万桶/天,那么减少的40%产能谁来补?答案就是页岩油。 “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决定了未来油价,因此短中期油价也就维持在60美元/桶,”朱民也表示,当然也不能排除油价波动。“去年全球原油投资已经减少了一万多亿美元,这会在未来五年影响石油供给。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一波动,供给反应很快,以前则较慢。本港台直播们认为原油会维持在中低位。” 低油价是对全球经济利好还是利空? 很久以来,各界默认的逻辑是——低油价对于全球增长的净影响(net impact)是正面的,因为原油进口国将从低油价中受益,其节省的油费用于消费,而进口国总体消费力远大于产油国,因此这也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不过,似乎这一个看似不变的“真理”也发生了变化。 朱民用具体数据生动地解析了当前的格局。过去,石油生产国的消费系数很低,生产1美元石油,30美分将被用于消费;而如美国等石油进口国,油价跌了1美元,90美分都被用于消费,可见当1美元从沙特转换到美国手里,全球消费就净增加了60美分,因此油价处于中低位的净影响是正确的。 但现在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沙特将95美分用于消费,而当前这1美元如果到了美国,用于消费的下降到85美分。由于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重视储蓄,美国家庭负债表还需要继续修复,因此消费率有所降低。”朱民称。 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来看,事实也正是如此。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9点,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较之今年1月的预期,IMF分别下调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2和0.1个百分点至1.9和2.0。油价持续下行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增速。 在产油地区,相较今年1月,IMF将中东、北美等地区2016年和2017年的经济增度预期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至于3.1%和3.5%。IMF更是在《财政监测报告》中指出,在中东和北非,仅石油出口国的累计财政余额预计在今后五年内相比 2004-2008 年石油价格最高时的恶化幅度将超过2万亿美元。 技术创新将重写能源格局 除了供需层面,技术革命更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它使得油价“反弹”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泰君安大类配置团队指出,此次油价下跌呈现出与1985、1986年相似的历史轨迹,不同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高油价(刺激增产)是造成石油市场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而这次石油供给泛滥的核心动因是技术的突破。 非传统油气开采技术已经催生出了一个等同于全球第四大产油国的新兴产业,其背后更是有着巨量的潜在可采资源。 具体而言,如果将美国的致密油产业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它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产油国”,产量规模达到日均450万桶,紧随其后的加拿大和中国的原油产量分别为日均430万桶和420万桶,实现这一切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美国的致密油开采商已经根本性地改变了全球的原油供应格局。当前各界都抱有一个“幻想”,油价暴跌会否导致页岩油产量大幅萎缩,这可能也是此前沙特坚持不减产的目的之一。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