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二连三的央企、地方国企债务违约,连续重击“风雨飘摇”的信用债市场。 在宏观经济下行、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集中于中上游、重资产、周期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其盈利情况或许比民企还要差,诸多虚高的国企评级可能面临系统性下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企业债务水平过高,正在推升经济风险。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国家发改委确实已经要求地方发改委去排查企业债的潜在风险。这样做的目的是未雨绸缪,为风险做好预案。 债务违约将如何处置,也成为摆在监管者和投资人面前的难题。根据已经违约企业的债务重组方案,减债、债转股等均有被提及。 在市场人士看来,债市投资者之复杂,决定了任何一种办法都面临重重困难。不过,如今的诸多风险也为债转股进程打开了局面。如果某个发行人债转股成功,显然有利于降低相应的债务违约风险。但对不少债券持有人来说,这样的安排仍是不可承受之重。 国企债务违约频繁 债务违约的风险已经从民企蔓延至国企及央企子公司。 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显著差于民营企业,国企集中于中上游、重资产、周期行业,盈利情况堪忧。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铁物资”)周一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下滑,正在对下一步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公司申请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2016年4月11日上午开始暂停交易。 公告显示,公司发行且尚在存续期的债务融资工具有9期,合计规模为168亿元,最早兑付的“15铁物资SCP004”,到期兑付日为2016年5月17日。 中铁物资的主要股东为中铁物资总公司,持股比例为96.40%,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是典型的央企子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物资供应服务业务和大宗商品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业务。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一份研报称,此前银行间暂停交易的情况少见,估计此次中铁物资债券集体暂停交易是公司有重大事项公布,此次暂停交易并不等于债券违约,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可能性不低。 不过,近年来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下滑却是事实。201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惨淡,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5.64%和56.03%。 就在几天前的4月8日,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煤华昱”)6亿元短融,由于发行人未能在兑付日筹措足额偿付资金,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该债券为“15华昱CP001”,发行期限1年,票面利率6.3%。 值得注意的是,中煤华昱还有存续期内的应付债券38.5亿元,其中15亿元和23.5亿元先后在2016年、2017年到期。 4月5日,地方国企东北特钢第一期10亿元超短融(15东特钢S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该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影响,公司近期销售压力很大,库存商品增加,销售回款不及时。 更早之前,国企保定天威、央企二重集团、中钢股份先后发生债券违约。 吴亚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央企、国企打破刚性兑付对整个债券市场而言并非坏事,高杠杆背景下,不破不立,“杠杆怎么降?只有这样,市场上一些劣质企业才能出清。” 明明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僵尸企业大战”序幕拉开,诸多虚高的国企评级或将系统性下调,从隐含评级上看,即便是高等级的央企属性公司,市场对其真实的信用资质评价分化也相当严重,一些自身偿债能力差、与母公司主营业务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央企子公司,未来可能成为评级下调的重灾区。 本月已弃发债券178亿元 央企、地方国企接二连三地“倒下”,对整个债券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体现在对投资者信心的撼动上。近期,超乎寻常规模的债券取消发行,就反映出投资人对债市的担忧。 上海清算所网站显示,4月12日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取消发行第二期15亿元短期融资券。此次短融发行金额为15亿元,发行期限为365天,原定于4月11日发行。 截至12日,本月中国企业至少有18只债券共178亿元取消发行,债券类型包括了超短融、短融和中票。3月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