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必将对亚太乃至国际安全合作产生深远影响。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为您解读: 高举合作共赢旗帜 维护亚太和平稳定 亚太地区拥有全世界60%的人口和全球60%的经济总量,这里既是全球战略重心,也是冷战痕迹较重、安全隐患较多的地区。如何在动荡起伏中加强安全合作,是近年来亚太国家着力探讨的问题。1月11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必将对亚太乃至国际安全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安全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传统安全观在看待国家安全利益、国家间安全关系、世界秩序的性质、维护安全的途径等方面,j2直播,具有明显的历史痕迹。这种安全观认为,国家之间奉行“强者法则”,世界秩序是无政府的“自然状态”,充满暴力和战争,国家唯一可以依靠的安全是自身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主张国与国的安全关系是“零和”关系,即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二者相加之和等于零。在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面前,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武力至上为特征的传统安全观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其核心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这一安全观顺应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扎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汇聚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共识,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愿望,为亚太安全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创新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地区安全架构 目前,亚太地区没有覆盖全区域的多边安全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次区域安全机制,如东盟主导的多个安全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等。其中,军事同盟具有明显的冷战痕迹,排他性和针对第三方的特性强,在维护盟国利益的同时,也在人为制造亚太地区的分裂。 白皮书提出推进伙伴关系建设,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构。从目标看,这一架构应是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机制的完善和升级。从参与主体看,这一架构建设应是地区国家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积极参与,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建设路径看,这一架构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之上,以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为重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此外,j2直播,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中国构建亚太安全架构的方案,为地区国家良性互动、合作应对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框架支撑。 创新方式途径,妥善处理分歧矛盾 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多,既有冷战遗留问题,也有新问题。朝核问题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加剧大国紧张关系;美国搞冷战式军事同盟、构筑全球和地区反导体系,既不利于构建战略稳定与互信,也不利于构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区安全格局;阿富汗饱经战乱、动荡和贫困,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撤出后,如何保持安全稳定的问题凸显;亚太反恐形势经历复杂深刻变化,暴恐活动多发频发,特别是国际恐怖组织渗透和境外恐怖分子回流问题日益突出;亚太海上安全总体保持稳定,但领土岛礁争端长期困扰相关国家,非传统海上安全威胁呈上升之势。 白皮书提出,地区国家应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传统,通过直接谈判与协商妥善处理、和平解决争议问题,不能让老问题损害地区发展与合作,破坏国家间互信。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在有关问题解决前,各方应开展对话,寻求合作,管控好局势,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这些措施主张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为亚太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指明了道路。 以促进亚太繁荣稳定为己任,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