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希拉里在美国民主党大会现场 美国民主党的“电邮门”一波甫平一波又起。“维基揭秘”网站22日曝光近2万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内部邮件,显示民主党高层有意“抹黑”希拉里的竞争对手伯尼·桑德斯,从而帮助她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27日晚,“维基揭秘”网站又公布了29段来自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内部邮件中的音频附件。其中部分音频附件的内容涉及希拉里·克林顿的支持者,对于民主党竞选人伯尼·桑德斯出言抱怨及谩骂。这些邮件曝光的黑幕令人咋舌,堪称现实版的“纸牌屋” 说到纸牌屋,其实和许多国人的想象相反,美国影视剧传统上虽“百无禁忌”,但通常不太习惯在商业影片里直接“刷黑”第一流政治人物,即便“黑”,通常也不过让开奖直播们卖一卖萌,直接把这些大人物当作讽刺对象的影片,则大多是独立制作的非商业性影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传统上仍然崇尚“英雄文化”,在纯娱乐层面上,一个“高大全”的“老大”虽然谁都知道不真实,却是最“不累人”的消遣元素。相对于电影,美剧的收视群体更“肥皂化”,在这方面自然也更突出些。 然而“《纸牌屋》”式“宫斗剧”在影视圈的缺乏并不意味着“纸牌屋”在美国政坛就不存在,虽然除了孤悬海外的夏威夷,美国历史上既没有国王也没有宫廷,但“宫斗”和“宫斗套路”却从不缺乏,远的不说,近年来“民主党的白宫”和“共和党的国会”间纠缠不休的博弈,就被许多人不止一次称作“现实版‘纸牌屋’”,而此番民主、共和两党党代会期间及前前后后的博弈,则更是比电视里的“纸牌屋”还要精彩、还要跌宕起伏。 所谓“现实版纸牌屋”,是指形形色色的政治“套路”,如“赢家通吃”,如“体面的认赌服输”,如即便“输得不服”也要在适当时候大度认输,并呼吁自己支持者投党内竞争者一票,等等。此番民主党党代会虽遭到“新电邮门”的突袭,却仍然严格按照这种“现实版纸牌屋”流程操作,尽管遭到一片嘘声,但正如《纸牌屋》中所表现的那样,“该怎样还会怎样”,曝光也好鼓噪也罢,无非给这出现实版“纸牌屋”,平添了一些炒作的噱头罢了。 所谓“套路”就是这套美式民主体制运作两百多年所形成的一些“定式”,大家心照不宣都照“套路”去做,可以节省不少无需耗费的成本,也可给赢家、输家和“围观者”各留分寸,毕竟大家都还要在“台上”混,一次选举的胜负对每一方而言都只不过是个“逗号”,而非“句号”。 然而“新电邮门”不早不迟在党代会前曝光,让“套路”中一场毫无悬念的“揖让大典”,变成了如《芝加哥论坛报》编委会委员佩奇所言的“一场好戏”:按照维基揭秘的“揭秘”,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不仅采用包括“买粉”之类手段去“黑”共和党对手特朗普,更在党内初选中故意“拉偏架”,千方百计阻挠桑德斯获得更多支持———一句话,采用“盘外招”去“保送”开奖直播们心目中的“优等生”希拉里.克林顿,使之得以成为最终对决特朗普(在开奖直播们看来这大约意味着稳操胜券)的“上驷”。 坦率说其实这也完全在“套路”范畴内:美国的两党制党内初选之所以要摆出马拉松般冗长的“路程”,甚至比两党决选更甚,说到底,就是试图用这种漫长的赛程,让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支持力相对逊色的党内竞争者知难而退,并给各路人马留下充分的幕后交易、动作和重新“洗牌”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攻讦党外对手(哪怕有些招数不那么“好看”)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而给党内“搅局者”使绊子,以免其“坏了大事”,则同样是心照不宣的“套路惯例”。 并非民主党一家如此,稍早几天结束的共和党代会,尽管特朗普的胜出并非许多“大佬”的“第一志愿”,但既然米已成炊,那就要把特朗普的胜利和其开奖直播人的失败统统重新纳入一个新“套路”,在这一“套路”引导下,个别铁杆“反特朗普党”试图违背“赢家通吃”惯例,将代表人票投给特朗普以外的其开奖直播人或弄成废票,一些出局候选人拒绝呼吁支持者改投特朗普,都随即受到“纠错”。 “存在即合理”,现实版“纸牌屋”之所以哪怕遭逢“砸场式意外”也要按部就班把主要情节演绎完成,关键在于“档期”(美国总统选举的日程表)、“票房”(选民情绪)、“投资者回报”(政治献金提供者的意愿)都要面面俱到,“场面活”(选举程序)又必须“看得过去”,因此慢说“明规则”和“潜规则”(如很多中国人搞不懂的“选举人票”制度,以及“第三党”艰难的生存空间,等等),即便如此次“泄密”而曝光的“暗套路”,又何尝不是“纸牌屋的规定情节”?其实大多数当局者和“观众”都如《纸牌屋》旧剧集的重复欣赏者那样,对某些被曝光的情节心中有数,并不惊讶,但“存在”是一回事,“剧透”到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间则是另一回事,既然“剧透”,当事人也只好假装“震惊”,然后赶紧“止损”,越快越早越好了。 接下来的总统决选也依然会是如《纸牌屋》般“套路中的游戏”,当然,倘若再出现“意外剧透”,且时间也“寸”到来不及“止损”,“套路外”的情节也仍然是有可能发生的。按“套路”出牌,看上去很服从游戏规则,其实于剧中人而言已是身不由己,“自由选举”尽显讽刺意味,“美式民主”也无法不让人陡生虚伪之感。(作者系旅加专栏作家)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