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债市再度出现大幅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跌幅超过1%,创历史单日最大跌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 6bp至3.15%;而一同下跌的还有股市和汇市,共同形成一场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局面。 在市场纷纷吐槽“双十二打折力度最大是股市”的同时,已经身陷调整期约2个月的债市,依旧看不到调整结束的曙光。笼罩在债市上空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利空因素。 “美债收益率飙到新高、国际油价大涨、周末政治局会议等等,都给债市带来压力,市场情绪就在周一释放了。”北京某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市场情绪相当悲观,可能偏中性的消息,市场也会朝着负面的方向去理解,“连中证登调整债券质押规则这种还算中性的消息,也可能被市场放大了。” “本周还有美联储加息,尽管市场早有预期,但以目前的市场心态,谁知道还会出现什么波动。”该人士说。 12月13日,直播,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经济数据。这稳中有升的数据,atv,再次打破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10年国债亦以上行4bp至3.19%加以回应。在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再度验证中国经济处于L型下半场,相应地,“债熊”不见尽头,长期而言,10年国债收益率中枢将升至3.5%。 此轮调整获利回吐2% 周一“三杀”局面中的债市波动,得追究到上周五,即12月9日。当天,中证登、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这份《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指引》(下称《指引》)。 这份《指引》与9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回购未到期金额与债券托管量比例的指标上限由70%提升至80%,相当于将债券杠杆倍数上限由3.33倍放大至5倍。 中诚信研报称,考虑到《指引》在计算前述指标时,对信用债及债券型基金托管量是按面值乘以0.85调整系数来计算,如果账户中托管量中完全没有利率债,回购融资主体实际面临的杠杆上限反而较《征求意见稿》降低。 目前,交易所回购未到期金额与托管量的占比远远低于80%。同时《指引》设置了6-12个月之间的过渡期,故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指引》对债券市场整体冲击有限。 但在一个悲观情绪蔓延的市场,“冲击有限”的消息易被放大。 “主要是《指引》被视作金融去杠杆政策的一部分,向市场传递了金融严监管的趋势。”前述北京某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阶段投资者如惊弓之鸟,叠加上近期美联储加息靴子将要落地、通胀上行、资金收紧等利空因素,导致悲观情绪蔓延。 “调整已经2个月了,短期内还是看不到尽头。”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轮债市调整中,其管理的债券基金赎回情况颇为严重,机构基本上赎光了,年初以来积累的获利,回吐了大概2%。 转机或在春节后 前述九州证券的邓海清在近期的研报中反复表示,对于债券市场,仍然维持其反复提示的“债市黑暗时代”观点不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中枢是3.5%。 他认为,市场短期关注银行“负债短缺”的变化,以及银行“资产负债再平衡”进程,因为,“这是此轮债市调整的直接驱动因素,其边际改善可能导致债市调整出现‘中场休息’”。但长期更应当看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这决定债券市场的长期调整远未结束。 多位不同机构的市场人士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短期内难以见到利率的再次下行,“而且美联储加息、年底和春节会导致资金面上不确定”,未来债市还可能迎来几次重挫。 “春节后可能会有好转吧。”一位银行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后市,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市场在美联储加息、汇率贬值压力仍存以及通胀逐步回升的背景下,长期还须谨慎,但短期则仍主要取决于央行投放短期流动性的态度,且当前市场已进入美联储加息前的动荡模式,加息靴子落地前仍要保持谨慎。 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轮债市调整的结束,需关注三个信号,一是央行开始连续净投放,资金回归宽松状态,二是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回落,三央行对委外和理财的监管政策落地且严厉程度低于预期。 “但这几个方面目前还没看到逆转的迹象。”该基金经理认为。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屈庆亦对债市回暖的关注信号也是类似总结,但侧重点略有不同。比如他认为,同业理财的规模、占比和收益率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行且趋于稳定时,可能是债市调整结束将要发生的信号;央行重新采用降准等低成本的方式投放资金,或者向下引导资金投放利率;汇率在无央行干预的情况下也趋于稳定(如远期价格向即期价格收敛)时,可能是个信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