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产业原有的团队、专家、专业人才留住,做好安抚,是险资应该做好的工作 “前一段时间乳业行业发了一些话,如此不淡定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确实我们是一个正常投资而已。”保监会发改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出现这种情形,直播,说明保险公司扮演的资本新角色还不被大家了解,也说明社会对保险的治理能力贡献有疑虑、不信任。 “对于险资来讲,如果要进入产业资本,要抱着比较大的善意。”保监会资金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谈及产融结合时表示,之所以要表达善意,源自于险资在走向产业时,本身在专业上不如产业资本。因此,把优秀产业原有的团队、专家、专业人才留住,做好安抚,是险资应该做好的工作。 本应充分发挥险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各自优势的产融结合,如今面临着双方严重对立的现实问题。 上述保监会人士提出上述言论的背景,正是险资在二级市场诸多受到关注的举牌行为,以及在国内国际的一系列并购案例。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金融资本的险资,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受限于专业能力,保险的人并不一定能把不熟悉的产业做好,因此一定要跟优秀的产业合作,可以做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开奖,但不参与经营管理,输出优秀的公司治理能力,从资本角度寻找投资机会。 各具优势与短板 要解决对立问题 在当前低利率加资产荒的投资环境下,对于体量已达十万亿元的险资而言,作为金融资本的一个组成,以多种形式走向联手产业资本的产融结合,是一个重要方向。 而在新常态下,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如何进行相互融合,如何让双方的优势形成互补,而不是对立,是我国目前产融结合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客观地讲,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各具优势,也都各有短板。 “我不相信我们做保险的能把产业做好,我们手中只有钱。”一位保险资管大佬这种自我调侃的说法,言简意赅地指出了险资作为金融资本的短板与优势。 保险公司拥有多年成功的财务投资经验,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嫁接丰富的金融资源及渠道、输出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有优良的资管领域市场口碑,但缺乏实业领域独立投资能力,缺乏资产后续经营管理能力。 而优秀产业资本的优势体现在专业性上,拥有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产来源,能嫁接上下游国企民企实体,有很强的管理团队,能够输出资产运营管理经验,有优良的行业信誉,但缺乏期限长的权益性资本支持、缺乏资本市场灵敏度。 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产业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最理想的情况是产融双方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然而现实情况是,产融结合“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对立。” “险资想进来,但只要你一来,产业资本就觉得你是个野蛮人,你要来就是要抢我的控制权,要不就是想把我团队都赶跑。” 保监会资金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另一方面的金融资本对此则很‘委屈’,因为在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投资好的上市公司股权,是被允许的。精耕细作,进行价值重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这都是正常的。” 从去年的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到今年的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再到国华人寿举牌天宸股份被问询等。越来越多的举牌、并购事件,让保险的辐射范围和影响日益增加,保险公司在打开一扇宽广的门的同时,也引来更多的争议,甚至出现一家保险公司正常举牌引起一个行业紧张的现象。 保监会资金部相关负责人分析,产业有上述想法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新的情况,此前双方没有这种碰撞,也是市场不成熟的体现。双方都各有自己的道理,要解决对立的问题,怎么办?只能通过相互的谈判,才能实现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真正的产融结合 有助于诞生世界级企业 保监会上述资金部人士指出,对于险资来讲,如果选择进入某个产业领域,因为在某个行业的专业性上毕竟不如产业资本,要抱着比较大的善意,要充分表达善意。“你要把原有的管理团队、专家、专业人才留住,并安抚好人家,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同时,保监会发改部相关负责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在加强宣传沟通、充分释放善意之外,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公司治理能力建设,对所投资的企业形成正向的治理能力输出,直至被社会接受甚至欢迎。“就像我们有一些保险企业不管是境内收购还是境外收购,能够提升所收购对象的业绩、绩效,他们就受到欢迎,甚至形成正面效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