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遭遇内外政策冲击的概率明显上升 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呈现企稳态势,但这是建立在房地产信贷“畸形”扩张基础之上,未来前景堪忧。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原则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限购限贷,但截至目前,房价上涨的态势并未能有效遏制,所以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概率在明显下降,甚至会倒逼中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这对国内钢铁需求无疑构成致命性冲击。 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两轮大的经济刺激周期,2010年国内货币政策周期的政策转向并没有外部压力,与当时“内紧外松”的环境不同,2014年至今的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是“内松外紧”,而且外部存在进一步收紧的空间,随着美国通胀水平的回升,“内松外紧”中场休息的时间窗口在慢慢关闭。展望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冲高回落,很可能使由房地产价格上涨驱动的新周期中途难产。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一二线城市房价高烧促使中国进入被动紧缩模式。所谓的“被动紧缩”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地王”现象此起彼伏,即便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展缓慢,已经到了逼迫政府不得不出手的关键时候。其二,美联储加息,为了防范资本外流,国内货币政策被动收紧的概率上升。诚然,美联储2016年9月按兵不动,选择了继续观望,但美国经济内生性决定了美联储仍在“择机加息”的轨道上,未来选择渐进但缓慢加息的姿态并未改变。由此看,货币政策被动收紧的模式已经箭在弦上,甚至已经悄然启动。 自从中国加入WTO一直到2014年年初,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是推高国内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原因,以往国内房地产价格走势与外汇储备趋势之间存在较强的同向联动性。但这个规律从2015年开始被彻底打破,如今国内房地产市场高烧未退,但国内外汇储备却在持续下降,而且资本外流的压力长期存在。推动房价飙涨的国内货币政策不可能永远漠视这种趋势背离。无论如何,外部货币政策收紧对人民币汇率和国内房地产价格都构成利空。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销量和投资均有下行压力,所以基建投资发力势在必然。然而近期基建投资明显发力的是交运类基建,而电力、水利和环保类基建投资增速则存在下行压力。2016年8月,开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房地产和制造业,仅靠基建难以稳增长。土地招拍挂“冻结”,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滑,靠土地财政难以有效扩大基建投资规模,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需要政府发债融资。如果债券发行力度过大,需要宽松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但这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构成了明显贬值压力。因此不应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效果期待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