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和外商接洽借款事宜全部由胡雪岩具体经办,利润之丰厚难以想象。汇丰银行的借款利息只有10%,清政府却要支付15%,这中间会有多少钱流入胡雪岩的腰包呢?清政府的这些烂账最终还是要老百姓来支付。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却同时在赚着仁心钱。 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胡雪岩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受灾区民众。胡庆余堂还向老百姓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这些善举为胡庆余堂带来了非常好的名声,也带来了财运。 不管黑钱白钱,胡雪岩总之是赚了很多钱。 他的多数钱都花在了女人身上,除了先后两位正妻,还娶了十二房姨太太。他为这些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极其奢华。姬妾分室而居,而他则像皇帝一样,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生活极其奢靡。如此的好运气和奢靡,连老天都会嫉妒,何况是人。曾国藩死后,李鸿章决定遏制左宗棠的势力,“排左必先除胡”。 官方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丝绸生意亏本,钱庄被挤兑,胡氏帝国很快就被搞到倒闭,胡雪岩本人被慈禧革职查办。难得的是,在胡雪岩家破人亡的时候,所有的妻妾都不愿离他而去。其驭人术之强可见一斑。 以义佐利,以利佐义,合而相成,通为一脉。 --顾宪成 赚取利润的时候要有考虑到义气,行侠仗义的时候也要有钱的辅助,两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 点评:胡雪岩的破产虽与其政治后台左宗棠实权旁落有关,但胡庞大而单一的资本大厦也是其衰败的关键。他虽然是轮船招商局的发起人,却不愿意投资新式企业,一心坐庄生丝,宁肯把数百万现银砸在生丝投机上。他把财富全都捆绑在他的6家海关银号,一连串的票号、钱庄,26家当铺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商号和上万亩土地上,造成最后凄惨的悲剧。 伍秉鉴 | 世界首富全球理财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这是清代大贪官和绅的绝命诗。如果清代首富伍秉鉴在晚年读到这首诗,想必也会有一番感慨。作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商人,因为生意上的成功被景仰,也因为对民族造成的损伤而被人唾弃,虽然这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意。 在《华尔街日报》评选出的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伍秉鉴是入选的中国人中唯一的商人。 帝国儒商:诚信、低调、谨慎 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广州成为唯一保留的通商口岸,“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十三行”垄断了清朝的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闭关之后的100年内,广东“十三行”上交的关税占到清朝总体的40%,清朝的海关被私人承包了。 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年代,“十三行”想不赚钱都难。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其父伍国莹一手创办的怡和行。作为“十三行”之一,怡和行出口的商品又有着过硬的质量。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很高的价钱。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伍秉鉴对其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进行估值,共约2600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亿元),在西方人眼里,他就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建在当时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 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个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伍秉鉴身上有着明显的中国儒家的个性:谦和、胸怀和自律。据说他“一辈子只讲过一句笑话”,很少穿官服(三品),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主动帮助同行,甚至撕掉外国借款人金额不菲的借据。换个角度说,他也像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人。 伍秉鉴抓住的是清朝末年与海外贸易的商机。在东印度公司淡出中国之后,在对华贸易中势力最强的三大洋行,都受过伍秉鉴的扶持。伍秉鉴和洋行做的是茶叶的正经生意,但却挡不住三大洋行也成为贩卖鸦片的最主要力量,这也成为伍秉鉴被众人唾骂的主要原因。 畸形的时代不可能持久,随着清朝统治的风雨飘摇,广东“十三行”逐步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垄断。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伍秉鉴也在内忧外患和责骂中逝去。 大规模海外理财第一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