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松筠节操楼 “读了文章才知"番客婶"生活的艰辛,与本港台直播过去的感知不同。”“本港台直播的婶婆就是番客婶,一生吃苦耐劳,集合了妇女的一切美德。”“行文朴实,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番客婶"的不易。”……最近,一篇名为《灵水番客婶》的文章,在微信圈中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在几经探访之下,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出自灵水村村民吴式加老先生之手。 “本港台直播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番客婶"的文章了,本港台直播的母亲和奶奶都是"番客婶",她们并不像外界所传的一般风光,一辈子非常不容易。”在吴式加口中,本港台直播们了解到了晋江“番客”家庭的故事。本报记者_曾舟萍 董严军 文图 婚后即是分离 闽南语中,南洋一带被称为“番埠”。因此,出门在外洋打工的华侨早期就被称为“番客”。 “番客能吃苦,到番埠都能很快生存下来,并经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一些钱银,然后回家相亲结婚。” 吴式加说,未婚番客回乡,一般都选择在农历八九月,相亲定亲,并赶上当年的农历十月十五结婚。因为这一天,灵水家庙需举行隆重的“祭冬”和盛大的宴会,所以成为灵水“番客”集体婚礼的首选。可开春后,“番客”又要踏上往番埠之路,而新婚妻子往往留在家中,就被称为“番客婶”。 “本港台直播父亲也是这样的番客,在本港台直播5岁的时候,开奖直播回过一次家,这次回家的时间长达1年左右。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母亲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吴式加说,一年后,父亲吴麒麟又前往印尼开设肥皂厂。 “那个时候本港台直播已经开始懂事,一直哭着喊着跟父亲一起走,父亲对本港台直播说"你连双好鞋都没穿,怎么跟着一起去呢?等下次本港台直播回来了,带上你一起去。"因为这句话本港台直播才安静下来。” 吴式加说,开奖直播还记得当时母亲一手抱着妹妹,一手牵着开奖直播,到安海码头送别父亲,母亲的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而从那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因为印尼排华,父亲的生活也变得贫苦了,只能做苦工得到一点工资,够糊口,想回家既没钱也没办法,也失去了联系。”吴式加说,那个时候,需要侨汇生活的灵水番客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顿,番客婶们不仅节衣缩食,更要拼命地干农活,增加家庭收入。 “事实上,从与丈夫分别的那一刻钟起,整个家庭重担也就从此落在 "番客婶"的肩上,有的家庭不只是公公婆婆,而且还有七老八大的祖父母、小叔小姑一大帮人。”吴式加说,开奖直播的奶奶长期肠胃不好,吃不了粗粮。为此,母亲长期剩下粗粮换精粮。长期的辛劳,体弱的吴母1969年离开了,消息传至刚恢复通信的印尼,悲痛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两人相继离开仅半年时间。 一辈子无尽的守望“其实老吴父母的故事还算是"番客"家庭群体中较为温馨的,大部分"番客婶"在婚后就再也见不到丈夫。”负责整理灵水华侨资料的吴鸿堂老先生说,在大排华后,印尼出政策要求华人加入印尼籍,商店工作人员要有印尼人。为了生存和生活,远在异乡的一些番客不得不与当地的“番婆”,在印尼建立起一个小家庭,不少甚至音信全无。 不过,在灵水有一位特殊的“番客婶”,她的故事可以从一栋叫作“松筠节操楼”的房子说起。 “松筠节操楼”的主人叫做柯秀鹤,1932年,年仅16岁的柯秀鹤,与灵水23岁的吴锤钊订婚,后来,在印尼经商的吴锤钊因病回国就医,两人正式结婚。婚后,秀鹤尽心服侍病中的丈夫,不想婚后不到百日,吴锤钊还是因病去世。伤心欲绝的秀鹤,放不下年迈的公婆,坚持不再改嫁,为帖补家用,她学会了刺绣、裁缝。 远在印尼的小叔吴垂鋀,听说了寡嫂的情况后,非常感动,不时向家中寄钱寄物,资助寡嫂,又托家乡人为寡嫂抱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1976年,吴垂鋀回国发现坚强、乐观的寡嫂与几户人家共同生活在破旧的古厝中,决定为寡嫂建一栋洋楼,经过四年的建设,一栋占地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的二层洋楼拔地而起,是当时灵水最大最新的洋楼。 “当时开奖直播认为已不兴建贞节牌坊了,所以就把送寡嫂的这栋房子取名为"松筠节操楼"。” 吴鸿堂说。 每个“番客婶”都有不同的故事,可坚韧、勤劳、贤淑、孝顺、任劳任怨是她们共同的标签。因为交通、通信中断,生活苦闷的番客婶无法和丈夫联系,所以她们也常把“无情”“没良心”“在外交番婆” 等种种的罪名安在番客身上。 “当年灵水有一个很大的广播,番客婶常常要求听《孤梳闷》《不良心意》《恨冤家》等南音,以排解心中的愤懑。” 吴鸿堂说,虽然生活并不如意,可是大部分番客婶在过过“嘴瘾”后,仍是尽自己所能做好一切分内事。 化守望为大爱 让家乡更美好 尽管生活不易,可是灵水的番客婶们,对家乡的贡献却是真挚而热烈。 “她们在家侍奉公婆,养育儿女,让在外讨赚的华侨们有了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华侨们可以安心在外打拼。”灵水古村保护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侨们的侨汇,不少番客婶毫不吝啬地捐出,“为了灵水建设需要,番客婶们也会想办法向海外的华侨募捐。” 至今,在很多灵水老人的印象中,灵水的道路几乎见不到泥泞小路,因为华侨们年年都会为家乡捐赠。 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的灵水中心小学,是印尼商会会长吴河水先生首倡集资于灵水吴氏家庙内,创办“灵水两等小学堂”;上世纪20年代初,改校名为“私立灵水进化小学堂”;1937年至1939年,改私塾为“进化分校”;1940年至1943年,“进化分校”改为“灵水新村小学;1943年,灵水进化、新村两所小学合并为晋江县康乐乡中心国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校名为“灵水中心小学”。2013年,灵水中心小学迎来了百年校庆,在学校的每一步进步背后,都离不开灵水“番客家庭”们深沉的爱。 作者:曾舟萍 董严军 文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