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发布的上半年数据看,比如经济增速、工业增速、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呈现典型的L型平底走势,且下滑斜率在减小,部分指标呈现回升苗头: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保持6.7%,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的6.8%;上半年工业增长6%,6月份6.2%,大体上处于一年来的平均线上下;相对于海关出口数据更加平稳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呈现出底部温和回升的过程,从今年1至2月的同比下降4.8%,逐渐回升到今年6月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0%至10.6%的区间窄幅波动,6月份增速回升至10.6%,与去年6月的增速持平。 从动态趋势看,反映工业运行景气状态的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和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态的企业景气指数二季度均出现温和回升,其中二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2.8,比一季度略升0.3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07.8,比一季度回升0.7点。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呈现底部企稳状态。那么,下半年会否延续这样的L型平底走势呢? 首先看出口增长前景。上半年以来,JP摩根的全球PMI和新订单指数呈现温和回落趋势,全球PMI由1月的50.8下滑至5月份的50,新订单指数由51.4下滑至50.2,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6月,海关公布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7,较上月回落0.4。英国脱欧或许会对欧洲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滞后影响。上述信息表明,最近几个月出口的回升势头未来是否可以延续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再看上半年对经济企稳产生较大作用的房地产形势。尽管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出现快速增长,对建材、家具、家电乃至钢铁、有色等产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1至6月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幅均比1至5月有明显回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消费者房价上涨预期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这均表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会降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减弱。 事实上,尽管6月末待售商品房面积为7.1亿平方米,连续3个月出现数百万平方米的下降,但相对于近67亿平方米的施工面积来说,这样的去库存依然不充分,未来的动态去库存压力依然巨大。 此外,产能过剩压力明显。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呈现下滑态势,而企业生产能力仍处于扩张之中。也就是说,产能过剩压力并未缓解。 不过,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动经济上行的动力也在增强。比如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对海外投资出现高速增长,带动民营企业出口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这一趋势可望进一步加强;比如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态势日趋明显,带动文化娱乐产业、信息产业、科技服务业以及医药、汽车产业等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下行压力。此外,根据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测算,截至二季度末,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下降1.1%,是2008年之后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的背景下,这一方面表明企业去库存意愿较强,另一方面也提示库存底部的出现,未来企业的补库存需求必然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 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也在显现,比如持续降低的贷款利率促进了企业财务费用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比如大量工程包的投放推动了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6月审批核准项目23个,总投资1511亿元,投资额占上半年的近三分之一。这些数据均提示下半年政策层面的经济推动力依然强劲。 调查显示,二季度逾九成经济学家预期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5%以上,平均预测值为6.6%,表明经济学家预期中国经济将延续L型走势,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处于L型走势的中途,其间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增长基础不断夯实。中国经济能否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的华丽转身,关键在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持。 作者:潘建成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