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则“监管层叫停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特定行业跨界定增”的传言触动了市场神经,直到5月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政策没有变化,这段“叫停风波”才告一段落。 虽然上市公司仍然可以进行上述四个行业的跨界定增,但上周的这则传言还是让相关板块的股价遭遇重挫,现如今传言澄清,不少上市公司都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就算真的禁止跨界定增,这一政策的具体执行标准,以及界定何种定增属于跨界都无规可循,“一刀切”式的“叫停”本就不现实。“叫停风波”过去后,更值得思考的是监管层对跨界定增的态度以及监管思路会发生何种转变。 概念股成“惊弓之鸟” 周二爆出,周五辟谣,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传言已经对二级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5月11日开盘后,投资者纷纷抛售估值高高在上的小盘股,尤其是虚拟现实板块和网络游戏板块,早盘即遭遇巨大抛压,全天分别下跌3.1%和2.93%,分列概念板块跌幅榜前两名。受此影响,在大盘收涨0.16%的情况下,创业板当日跌幅达到0.94%。 当日涉及跨界定增的恒天海龙、共达电声和金刚玻璃等众多股票,大幅低开后迅速被砸向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恒信移动甚至在跌停后火速发布公告,重新认定重组标的行业分类,急着撇清跟特定行业的关系,但由于该公司在2月发布收购公告时,还一再鼓吹其收购标的在电影、IP、CG影像等行业领域颇有造诣,令撇清公告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投资者并未买账,次日开盘又下跌3%。 虽然证监会最终辟谣,但传言的影响整整持续了一周,截至上周五收盘,不少此前表现抢眼的概念板块指数都遭遇暴跌,涉及相关板块的概念中,同花顺手机游戏指数下跌9.28%、文化传媒指数下跌8.28%。 “整整一周,不少上市公司给本港台直播们打电话,但本港台直播们也不知道如何回复,也不知道是否还应该推进这类并购业务,直到周五。建议监管层以后澄清信息可以及时一点,这样上市公司不会成为"惊弓之鸟",投资者也不会因此受到损失了。”有投行人士如是说。 令不少投资者相信监管层“叫停”跨界并购的原因在于跨界并购确实存在亟须规范的一面。 投中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4月共有51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数量与上月38家相比上升了34.21%;再融资金额为1778.87亿元,环比上升了83.95%。与此同时,有9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定向增发预案,环比上升了26.76%,预计融资金额总计2388.65亿元,定增市场的活跃度空前。 虽然定增市场火热,但截至5月13日,2015年以来已公布定增预案并且确定增发价格的147家上市公司中,有45家的最新收盘价低于预定增发价,占比超过30%。 在泡沫破裂可能产生的剧烈股价波动下,目前定增市场的现状并不乐观,广州证券天津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定增市场上短期一年期的产品存在发行困难,采用竞价方式发行的,不得不在发审委审核之前被迫调价。而不少产品为了顺利发行,只能临时再跟上市公司沟通,希望出台一些保底措施,例如到期回购。 监管态势仍严 虽然“一刀切”式的禁止跨界定增已被辟谣,但定增本身依然处于风口浪尖,更让人关注的是未来监管层对跨界定增的态度以及监管思路会发生何种转变。 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证监会的表态打消了市场的疑虑。其实即使这些政策不是传闻,针对的也并非中概股或者跨界定增的标的股本身,而是监管层针对资本市场的一次正本清源的行动,它包括资金的正确配置——把钱往实业上赶,也包括资本市场发展的规范和融资功能的有效性。 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恒信移动就需要反思其是否把钱“用在了实业上”。根据并购公告,恒信移动与其并购标的东方梦幻签署了对赌协议:东方梦幻承诺在交易完成后的未来3年实现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487万元、10143万元、13405万元。但东方梦幻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未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亏损72.41万元和1037.07万元。惨淡的基本面在其赢得对赌的成功率上打上了一个问号,也被市场人士直指这一收购属于“玩概念”。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借收购炒概念、提估值,进而实现一、二级市场套利的行为也放大了诸如VR、直播等新兴行业的泡沫化问题,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对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双主业的公司,要区别对待,搞清项目所处的阶段及公司质地。 事实上,虽然证监会强调“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但一直以来,对于跨界定增,监管层的审核标准一直较为严格,这反映出证监会对这类行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态度,即全面、审慎监管。 从并购重组委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如果确实能够证明并购标的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或者相关公司原有主业不足以维系正常运营及保住上市资格,监管层对这类并购可以放行,而无视主业,仅为概念就向游戏、影视行业跨界定增,最终被监管层否决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今年年初,化工企业升华拜克收购网游资产被否。 可见,虽然跨界定增并未被叫停,但监管层并未取下放在跨界定增上的“紧箍咒”,单单为了概念炒作就并购相关资产的上市公司依然存在定增被否的风险。 新金融记者 罗亦丹 作者:罗亦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