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饿了么悄然上线餐饮B2B平台“有菜”,正式从前端外卖进军餐饮后端供应链。饿了么曾表示,传统的采购流程和消费群体都比较复杂,中小餐厅议价能力比较弱。“有菜”能够简化上下游的渠道,帮助中小商家在采购端节约成本。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近日登录“有菜”App却发现,运营半年之久的“有菜”近乎荒废,平台上现有供应商家数量少且良莠不齐,所提供的产品则是以餐盒、粮油等为主,餐厅每天都需采购的生鲜类食材屈指可数。 供货商单一“有菜”没有菜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有菜”App上显示目前提供的产品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禽蛋肉类、水产冻货等共8类。在记者体验“有菜”的位置(和平里),这8个产品板块中禽蛋肉类、水产冻货、米面粮油3个板块均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内容”,调料干货类中也只显示了一家名为“万方圆-CityTaste风味酱”的供货商,提供的产品也只有“万方圆酱”一种,售价为140元/盒。酒水饮料的供货商则只有汇源果汁。此外,在其App首页显示的“热门店铺”也只有10家,而这10家店铺也是这附近的“全部商家”。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首位的蔬菜水果种类中所显示的产品则全部是水果,并没有看到蔬菜的身影,而且水果供应商只有两家,分别是“飞雪水果店”以及“果库水果”,起送价格分别为100元及200元。“果库水果”提供的产品主要以已加工过的半成品为主。 与食材类产品的屈指可数相比,“餐厨用品”的产品则相对丰富,主要涉及到餐厅在送外卖时所需的餐盒、餐具、保温箱等以及餐厅在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此外,“半成品”板块内容尚可,包括水饺、速冻鱼丸、牛羊肉片等。 难触源头平台沦为中间商 比起饿了么在外卖领域的亮眼表现,“有菜”从诞生之初就显得格外低调,上线近半年原本意欲打造“一站式分销平台”的“有菜”,目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过饿了么方面对“有菜”的前景保持乐观,其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2月,“有菜”日交易额突破800万元,覆盖全国30个城市的8万家商户 。但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如此大的交易量为何在“有菜”App上还有许多空白板块、供货商及产品都屈指可数时,该工作人员则回应,“目前业务正常进行中,更多信息不久后将跟媒体沟通”。 有业内人士分析,饿了么在外卖领域的地位相对稳固,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餐饮商家资源以及丰富的外卖大数据,这是其切入B端市场的优势。但供应商资源的匮乏是导致“有菜”目前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不能接触到源头,平台就难以实现其降低餐饮商户采购成本的初衷,平台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只是“线上中间商”而已。事实上,即便平台拥有源头供应商资源,尤其是餐饮商户采购频次很高的生鲜食材方面,平台又将面临着分拣加工、物流配送等问题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也是目前“有菜”没有菜的主要原因。 竞争激烈意在占位 近几年,像“有菜”一样,拥有改革餐饮供应链愿景的餐饮B2B平台层出不穷。饿了么的竞争对手美团悄无声息的上线外卖商家后台系统“快驴”,为商家提供包括采购、财务分析、商品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对B端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不过与“有菜”目前的情况相似,“快驴”虽然上线有一段时间,但针对餐饮商户采购的“快驴进货”只是其系统中的一个板块,而且目前提供的产品内容与“有菜”十分相似,都是围绕着餐饮商户采购频次相对低的产品。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美团和饿了么在B端业务的布局是目前互联网领域内常见的“占位”表现,目前餐饮B2B整体处于尝试和摸索的阶段,大家都还没能掌握丰富的资源,因此发展的相对缓慢。另有业内人士分析,几大外卖平台现在的重点仍然是C端市场,虽然平台间的补贴大战不那么激烈,但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这也使得平台对B端的投入力度有限,无法快速开展业务。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餐饮电商想要在B端打败传统批发商和小贩并非易事,现在大家都在摸索阶段。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也表示,想要通过互联网整合餐饮供应链,平台需具备强大的线上技术以及足够丰富的线下商家资源。北京商报记者 陈杰 郭诗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