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满足“投资狂热”的绝大部分条件。在初版于1978年的《疯狂、恐慌、崩溃:金融危机史》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一书中,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认为这类事件可能以“某种具有普遍影响的新发明的广泛应用”为开端,这些新事物看上去前途无限,价值难以估量。 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所实行的――也能为投资狂热提供额外的助力。随着比特币价格飞涨,更多专业投资者在同行压力下被卷了进来。金融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显示,投资加密货币的对冲基金数量从8月底的55家增加到了如今的169家。 “互联网泡沫同比特币暴涨有大量相似之处。” Invenio Corporate Finance高级合伙人克莱尔・尼科尔斯(Clare Nicholls)说。“互联网泡沫主要由人们‘害怕错过’的心理导致。许多人盲目参与,对自己所做的事或事情的实质并不真正了解。结果造成了当时的冲天股价,如今十多年后,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不稳定形势。” 事态发展超出了一些从业机构的承受能力。上周三,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一Coinbase表示交易流量处于“空前高峰”,导致许多用户交易速度缓慢。另一个大型比特币交易所Gemini由于无力处理“巨大的流量”,atv,在周三、周四出现间歇性宕机。 咨询机构Aite Group的分析师哈维尔・帕兹(Javier Paz)解释,一些交易所正在处理数以万计的账户活动,交易所的中台和后台不堪重负,导致用户这边响应缓慢或出现操作问题。 上周一,英国最大的在线交易平台IG Group暂停部分比特币衍生品合约的交易。IG Group是英国最大的点差交易服务商之一,差价合约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能够让投资者在无需拥有标的物的情况下,对某一类商品的价格波动进行买卖。 (新任美联储副主席兰德尔・夸尔斯警告称,比特币作为一种利基产品,有待危机考验证实其价值。) 快速的交易带来一个新的风险因素――新入场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认同感较弱,从而较多是一些投机者。曼彻斯特大学金融经济学高级讲师兼加密货币对冲基金Blockchain Capital董事嘉文・布朗(Gavin Brown)表示,当价格冲上10000美元大关,很多长期持有者选择卖出变现。 “多年来,10000美元是网络论坛上的心理点位,那些四年前入场的人现在开始套现,获得足以改变生活的回报。”嘉文・布朗说。 与此同时,监管者表达了对新形势的担忧。新任美联储副主席兰德尔・夸尔斯在上周四警告称,数字货币是一种利基产品,有待危机考验证实其价值。就在他此番表态数周之前,中国责令关闭了国内所有比特币交易平台。 “没有中央银行资产和机构支持的支持,目前还尚不清楚在大规模支付系统中心的私人数字货币将如何运作,或者支付系统是否能够在压力下运作。”他说。 归根结底,很难说清楚投资者到底在买什么。比特币就像其传闻的创造者中本聪一样怪异。比特币不同于股票或债券,它没有收入来源。比特币不同于工农业产品,没有实际用途可以帮助计算其内在价值。既然人们将其形容为货币,或许拿它与贵金属进行比较最为合适。黄金市场在1970年代出现牛市,金价在1980年到达最高峰之前的一年中上涨了314%,白银价格在同期则上涨720%。 “比特币原是用于支付的电子商品,现在成为了投机手段。”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威廉・戈兹曼(William Goetzmann)说。“它没有许诺分红。它的价值由人们对其未来需求的预期以及/或未来转卖价格的预期所决定。无法从根本上评估其价值。” 这并不意味着眼下的繁荣会很快终结。亿万身家的对冲基金经理麦克・诺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在一周之前预测比特币价格在年底前冲破10000美元大关,并预测有可能在2018年涨到40000美元。但本周的市场回调同样也暗示,那些新近入场的投机客们所要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相当颠簸的旅程。(孙文文 )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