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们对人工智能助理的定位也有些奇怪,他们想让它拥有更多类似订餐、订票搜寻路线的功能,但却也不经意的让它越来越像聊天机器人,你去搜索框搜索“Siri”,出现最多的链接是教你如何调戏它。 记得接触的第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叫做小黄鸡(SimSimi)的手机应用,时间可以追溯到 2012 年,而小黄鸡可能最早“出生于” 2002 年,那时用它问这问那,感觉它什么都知道。 小黄鸡的上手毫无难度,就像聊微信一样,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应用到今天还活着,而且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对它的描述里更是多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tting robot”的字眼,下载量甚至达到了 5000 多万次。 (没毛病) 现在的人工智能助手更像是一只多了搜索和执行一些特定口令的进阶版小黄鸡。抛去搜索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小黄鸡,很像。 然而就算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加持,人工智能助理依然没有,或者说现在依然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机交互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如今看起来依然有些鸡肋。 过去,几次交互上的革新似乎都有一个规律,核心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更新,这两者的出现和整合,为人们提供新的交互方式 ,而后在此基础上,有越来越多适配新交互方式的应用产生。 电脑和电脑操作系统,鼠标和键盘是输入工具,还有一大堆电脑软件可以使用;手机和手机操作系统,手指是输入工具,还有多到用不尽的 app,atv,这都是交互方式的改变。 来到人工置能助理面前,自然语言和声音将成为输入工具,那么硬件呢,应用呢? 智能音箱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方案了。但智能音箱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它像是一个被扒掉屏幕的手机,人们可以用语音来交互,但使用场景的多样性也大大折扣。智能音箱更像是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变现的手段。 除了智能音箱,科技公司们似乎还没有找到更有效地交互方式,主要依赖的,还是手机。 atv直播,可能还是那只 10 年前的"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820/005245H11_0.jpeg" /> (小黄鸡一直都是打字输入) 此外,虽然不能肯定小黄鸡现在是否真的是一个有人工智能加持的产品,但它在操作上有一点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通过打字聊天。 语音指令远没有达到科技公司的预期,就算有 99% 的识别率,剩下的 1%,依然会造成信息的和搜索结果的不对称。 在今年 Google I/O 和苹果 WWDC 上,Google 和 苹果两家科技公司不约而同的为各自人工智能助手补上文字输入的功能。 Google 曾说要“free your hands”,为什么又要补上文字输入?因为人们还无法脱离打字这一养成许久的使用习惯,并且还有使用场景的问题,打字输入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语音输入对场景的要求就比较复杂了。 而 Google 其实早在去年就推出了一个叫做 Allo 的应用,在这个应用中,Google Assistant 就是通过打字输入来互动的;微软的 Cortana,从一开始就可以手动输入文字。 或许现在看来,人工置能助理依然是个较为“超前”的事物。因为当科技公司纷纷抛出这个概念和产品后,自己也没搞清楚应该到底拿它来做什么,是一个贴身聊天机器人,还是像 Amazon Echo 那样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又或是像 Google Home 那样两者都想做? 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当手中的手机和眼前的电脑依然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的各种问题时,他们需要的或许真的只是个打发时间“小黄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