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的微信好友里面存在学者专家类型的关系,他们在朋友圈从来不发布任何文化内容,也不评论和点赞,但是偶尔会在生活中提及你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化内容,这样就形成了对你的文化支配,时刻提醒着你朋友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 朋友圈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对你的好友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可以实现哪些人可以看见你发布的文化内容,哪些人不可以看见。这样实则上是建构了多个权力场域,在不同的场域中,文化生产者所占据的文化资本比例不同,所处的文化地位也不同。 文化生产者往往通过灵活运用这一功能,实现自身权力转化的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文化资本占有比例低的场域充当潜在的行为体,而在文化资本占有比例高的场域充当直观的行为体。 比如,在高中同学分组中,一方为“985”高校学生,而另一方为普通二本学校学生,那么“985”高校学生在文化秩序中则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 在这一案例中,教育文凭制度对文化资本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有效的基点在于社会承认。 微信朋友圈文化资本是建立在社会资本基础之上的,一种文化成为资本是因为这个社会关系网对这种文化的认可。 当前朋友圈承认的文化主流依然是高雅文化,比如具有思辨性的哲理、具有特殊美感的音乐与舞蹈等,当下文化统治阶级也多是这一类型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他们运用文化资本以获得支配性权力。 但是,随着被支配者主观能动性的增强与觉醒,这种文化日益受到挑战,反支配的权力与思潮兴起。 《新周刊》公众号2017年8月14日的一篇文章就反映了这一现象: 在这篇名为《你在别人朋友圈里看傻子,装傻的人在人生巅峰笑着看你》中,作者抛出一个观点,“曾经的秀炫晒其实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装傻才是深藏功与名的大智慧”。 在这里,“秀炫晒”可以理解为高雅文化的展示,“装傻”则是对高雅文化的反支配。 作者举例说:在两年前发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会收获很多评论和点赞,但是现在可能会被批评为“作”。 现在朋友圈的支配性文化产品已经被插科打诨、装傻充愣的动态占据,“朋友圈从装文艺的做作变成了傻乎乎的日常”。这说明微信朋友圈的文化被统治阶级已经不满于被支配的地位,他们企图通过重新建构一种非高雅的文化秩序,打破文化统治阶级对文化资本的垄断。 布尔迪厄的文化与权力理论是实用主义的,他试图用文化资本的概念解释权力运行的过程;他认为“所有的行为本质上都追逐自我利益”。 在微信朋友圈的权力场域中,文化生产者努力生产文化产品,其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受众,通过展示自身的文化资本以得到支配性的权力。 发布朋友圈动态、评论或点赞这些朋友圈的互动方式属于布尔迪厄建构的“策略”概念范畴,文化统治阶级采取这些策略形成对被统治阶级的精神支配。 但是,始终要明了一个基本点:文化资本的存在以社会资本为基础。在微信朋友圈中,社会关系与社会认可是文化产品能够为受众所接受的先决条件。 群体中的社会认可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标准的,一个权力场域中只能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权力与意识形态,多样化意味着斗争,也就是支配性权力与反支配性权力的斗争。 研究微信朋友圈的文化资本存在形式与转化为权力的流程,是在微观上洞察整个大社会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关系以及文化资本对权力构造的作用。 作者:汉璟 链接: 本文由 @汉璟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