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17 上,苹果对 Mac 产品线全面更新,配置升级,外观不变。 这是味同嚼蜡的敷衍,还是神器加身的涅槃? 我们将用三篇评测文章,还原最真实的 MacBook、MacBook Pro和 iMac。 上次为了做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办公实验,我忐忑不安地把 MacBook Pro 扔在家里。 本想经历了这生死存亡的 16 小时,我会更加珍视与 MacBook Pro 相伴的高效时光,结果我毅然决然地把它丢在了家里。 因为,新款 iMac 到了,守望 5K 的时光开始了…… 三年前的设计依然惊艳,就是边框大了点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快捷酒店前台,不摆上两台 27 英寸 iMac,都不好意思叫精品酒店。 iMac 的「花瓶」效果的确很明显。iMac 刚搬上桌,我能明显感觉到五尺外的常老师气场下滑了三个点,而我工位的气质已经堪比不少乡镇企业前台的标准。 全金属+玻璃的结构,中部隆起的后背设计,以及边缘 5mm 精湛的厚度,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三年前的设计。 可能唯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就是 iMac 宽大的屏幕边框。在 27 英寸硕大的屏幕映衬下看倒还好,21.5 英寸 iMac 看起来就没那么大气了。毕竟这三年间,iPhone、iPad、MacBook 各条产品线的屏幕边框都在缩窄。过宽的边框在增加了整机体积的同时,也压缩了桌面可利用空间。 所以如果打算入手 27 英寸 iMac,第一件事是准备一张和身高一样宽的办公桌(除常老师)。 桌面设备的设计周期普遍比较长,鉴于新的 iMac Pro 系列沿用了 iMac 这个设计,所以短期就不要指望 iMac 在外观上做改进了。 刚用上 iMac,我做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把座椅高度上调了 20 厘米,因为 27 英寸 iMac 的屏幕的上限实在太高了。 可从绝对数字上看,我此前使用的 21:9 的显示屏足有 29 英寸,大家知道屏幕尺寸是对角线的长度,而 iMac 的屏幕相对方正,正因为如此,iMac 屏幕高出了我的视线不少,而 iMac 的金属支架没办法调整屏幕的高度。 作为一个对桌面整洁度有着令人发指的苛求的强迫症,iMac 带给我的愉悦感,不仅仅是它像艺术品一样的装饰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j2直播,还有省掉了 MacBook Pro 外接显示屏衍生出一堆转换器和线缆。除了背部一根隐藏在支架后的电源线,桌面不需要任何一根线缆。 iMac 把丰富的连接端口都藏在机身后方,万幸的是,苹果没有做得太绝,4 个 USB 插口以及 SD 卡插槽都得以保留,而此前的两个 Thunderbolt 2 接口则被 USB-C 接口所取代,跟新 MacBook Pro 一样,兼容 Thunderbolt 3 标准,速度是 40Gbps。 这两个 USB-C 接口提供 Thunderbolt 2 两倍的显示带宽,因此能够支持 2 台 4K 显示器和 1 台 5K 显示 。 一台顶级的显示器,顺便送了台电脑 话说这台 iMac 寄送到办公室的时候,快递小哥一度以为这是苹果的显示器。当然对我来说,iMac 就是一个顶级的 5K 显示器,顺便送了台电脑。 在 2014 年,苹果推出 Retina 5K 显示屏,但时至今日,能用上 4K 显示屏的用户仍然不占多数。 相比上一代,新款的 iMac 的亮度提升了 43%,最高达到 500 尼特,虽然大部分使用时候我觉得 70-80% 的亮度足矣,但是每当阳光照射在隔壁「中国尊」玻璃墙而反射到我的工位上时,我就这个功能很好。 这款显示屏的默认分辨率是 5120 x 2880,像素密度达到 218 ppi,虽然我日常使用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的 227 ppi 高于这块屏幕,但是人眼面对 27 英寸的距离是远远大于 MacBook Pro 的,所以从画面的锐利度上讲,这块屏幕超越了我以往使用过的所有屏幕——已经不能用「没有锯齿」来形容了,更像是在看一本会发光的纸质印刷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