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充斥着各种欺骗性的评论、意见和套路销售话术。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数字化营销的谬误,拨开表面现象,分析本质。对消费者心理、广告媒体、数据隐私、受众定向、数字营销进行深入的分析,避免以偏概全。当然,也欢迎一起讨论。 人们热爱品牌 报告表明,当我们用非常不喜欢到非常喜欢来衡量对品牌的本能情感偏好时,我们发现90%的品牌都处于略微喜欢的范围。普通人并不真正热爱品牌,仅仅只是喜欢品牌而已。 我们可能表现得很喜欢品牌,但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把它当作身份的象征。最成功的品牌可以有效地代表整个产品类别,甚至整个生活方式,消费者也可以从中受益。比如你喜欢万宝龙是因为他的港币而不是他的手表,你喜欢宝马是因为他的M系汽车而不是他的自行车。我们可能购买时间更合适的出差机票,适合自己的鞋子,最可口的饮料。但,这就意味着我们喜欢品牌吗?不是的,这些只是合适的产品。 电视正在死亡 第二个就要说一种非此即彼的想法。这种状况在电视和互联网的对比上经常被提到。您看过有多少张图表用来比较在线广告支出与电视广告支出?有多少舆论宣布电视已死?统计数据都在说明电视已死的假定。 但据全面的统计,5-15岁的年轻人每周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比看电视时间要长,但电视仍然占据了很大的一段时间。儿童每周看电视的平均时长为13小时36分钟。 很明显,年轻的消费者的确是通过移动设备与我们互动的,数字互动对我们至关重要。但再看实际的数据,任何电视广告其实依旧占据了很大比例,每天看电视的中年、老年、青年人依旧很多。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与消费者的所有接触都是通过数字媒体,但电视尚能饭,未老死。 3. 人们越来越少关注隐私 虽然经过调查发现,2012至2015年期间,“不反对” 分享数据人数的百分比从16%上升到22%,但这些被调查者对情景的要求非常高。获取什么信息?用于什么目的?以及调查者对机构的信任程度?事实上,个人数据隐私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是对年轻人来说,这一点稍微不那么重要。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问题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用户如何看待分享数据 ——有很多人指出网络行为数据搜集非常普遍,用户别无选择,只能允许使用他们的数据来优化网页。接受而非中立。就如安卓很多用户在安装应用时,很多权限不开通的话,根本就无法安装,更不从说之后的使用。 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法律法规的愈发成熟,个人数据的合法使用正走上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日程。 4. 浪费不好,需要定向投放 关于在线广告中精准受众定向的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直播,如果您的广告活动是很棒,atv直播,创意好和解决痛点,那么严格控制谁能看到这些超级棒的广告又有什么用呢?广泛传播不是更好吗? 定向投放给忠诚客户是不够的。如果进行成本核算,广告长期投资利润是短期方式的两倍。针对整个市场的品牌比那些专注于现有客户的品牌拥有了三倍多的商业价值。电视广告仍然是构建品牌最有效的方式,创造了比其他广告形式更大的商业价值。广告主需要确保他们的活动能在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品牌建设的长期投资与刺激销售的短平快方法之间取得平衡。 消费者远比我们用数据描述的要复杂。而行为定向也不会100%精准。过分注重目标和减少浪费上,这是广告创造者快速生产素材的借口。小格局营销人员知道很多小事情...他们创造了高度定制化的广告,并把它放在精确定位的人群面前。另一方面,大格局营销人员知道一些大事情,他们非常努力地制作出广泛吸引人的材料,把它们放在任何地方,然后他们功成身退,让销售去工作。 5. “数字营销”是一个过时的短语 营销从战略方面来看是不变的,数字营销只是一套跟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新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营销是战术性的,但我们不应低估一套能够让我们快速成功的新策略。 我们要注意的是,营销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我们一直在说现在的营销是围绕客户的体验,但在某些情形下也更注重产品或服务本身。毕竟宣传了半天,产品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却无法支撑宣传,那就会很尴尬。另外,虽然有各种关于数字营销马上进入瓶颈期的观点不断流出,虽然随着平台与流量被几大巨头把持,可能最后都会变成购买流量,内容分发。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互联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类的数字化的团队也在不断融合不同的领域。谁知道接下来会发什么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