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顺丰与菜鸟在因“是否提供客户数据”等问题引发断交40个小时后,被国家邮政局强行逼停,双方握手言和,宣布全面恢复数据传输。 然而,战火戛然而止的背后,电商物流江湖依旧刀光剑影。开放性这一概念再次引起了物流行业内的关注与讨论——如何处理物流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合作与垄断、数据归属与信息安全、利益与分配”等问题,已成为摆在物流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如今,国内物流行业已呈现个性式共存的局面,atv,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三通一达以及顺丰等联合成立的菜鸟物流、以B2C强供应链自营开放为主的苏宁物流,以及不久前独立运营的京东物流三方占据了中国物流市场七成以上份额。值得注意的是,三大物流集团现阶段正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开放”策略,然而,同样是开放策略,各家物流之间的打法却迥然不同。自然,这与三者发展模式的不同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物流行业中的三国! 菜鸟物流: 电商优势驱动下的合纵连横 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与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宣布成立菜鸟物流。阿里多次表示与物流伙伴是合作关系,而非染指物流:“菜鸟不碰具体物流配送,没有一辆快递车,没有一个快递员,是凭借物流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国的快递物流效率。” 然而,正是“没有快递车、没有快递员”的阿里巴巴,凭借着电商、阿里云、大数据等优势,坐上了菜鸟物流的盟主之位。依托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充沛的电商件,为顺丰、三通一达等集团带来稳健的物流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利用大数据、阿里云等业务进行数据开放,为物流企业提供优化的配送方案,制定利益分配机制。 对于三通一达以及顺丰而言,有数据统计,以上物流企业70%的订单都来自于电商件,显然阿里巴巴为其提供充沛的业务量。可以说,菜鸟物流是在阿里电商优势驱动下,使得诸多物流同行协同作战的联盟,鉴于最终目的以利益导向,atv,可以说,菜鸟物流如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合纵连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菜鸟物流是利益驱使下的合纵连横,当成员利益冲突之际,使得加盟成员必须在集团利益与自身发展间做出选择。毫不讳言的讲,此次菜鸟与顺丰的“数据断交”事件便是由于号称解决“最后一公里”菜鸟模式与顺丰旗下蜂巢业务冲突所致。与此同时,随着零售行业的互联网纵深融合,物流已经成为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的一环,菜鸟物流旗下物流企业逐渐有与“没有快递车、没有快递员”的阿里巴巴议价的实力。目前,菜鸟旗下的物流企业有两大担心点: 1、由于菜鸟物流的公共存货仓库日益健全,快递企业有可能会因此放弃自己的配发中心,沦落为简单运力。 2、菜鸟物流从起初的合作伙伴,变身为规则制定者。 当然,在笔者看来,第一个担忧暂无必要,转运仓储中心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且重资产不同于数据对接互通即可轻易获取。而菜鸟物流能够真正为用户带来便捷的用户体验的话,对国内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积极作用,那么菜鸟成为规则制定者也并无不可。
苏宁物流: 低调行事的开放型平台 对于国内零售商而言,无论是天猫、京东还是苏宁交到消费者手上的商品本质上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最大的差距在于用户物流体验上。从而仓储、物流配送能力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线下门店转型布局线上的苏宁长期宣传线上线下融合优势,使人忽略了其在物流领域的发展。实际上,不同于菜鸟物流“盟主”阿里巴巴“没有快递车、没有快递员”,苏宁在物流领域是原生态的一车一人一基地的建设。当前, 苏宁物流已建成涵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包括47个大型物流基地和465个城市运转中心,全国区域覆盖率97%。 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先,对于苏宁物流来说,最核心的优势或许是基于线上线下零售场景之上,其与2015年在业内率先实现社会化开放,将零售场景与物流场景打通融合,成为目前零售+物流场景融合最为完善的物流体系。 作为零售企业,苏宁为供应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用户平台、服务平台、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将专业经营能力全面对内、对外开放。从而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库存水平,缩短供货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数据显示,苏宁库存周期平均仅为36.75天,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苏宁的上千家线下门店在此发挥优势,均可做为配送点,这在整个电商物流行业都是绝无仅有的优势所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