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达到一定成效,所要整合的合理要素,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阵营内部,一定要有更多互联网的力量参与。此外,合作双方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个不是短期的目标,而是着眼未来几年甚至更久。它对双方背后的资本、战略、业务落地、执行、开放力度等方面,有巨大考验。 我的意思是说,联华超市当初选择永辉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后者如果没有互联网尤其是零售业的整合、重构产业链的能力,类似的失败案会持续出现。如此,我们就能真切感受到今年2月阿里牵手百联集团的行业趋势价值了。 当然你会说,易果生鲜当初不是扮演了接盘侠了么,后来阿里还参与了易果的融资,2月以来的双方推进是否就多此一举了? 肯定不是。易果生鲜全年底接盘时,它与联华超市之间确实存在互补合作价值。后者那时拥有生鲜业务,旗下拥有联华生鲜。而生鲜不但是易果主业,而且后者还拥有独立的生鲜物流体系,以及渗透上游的独立供应链及标准化服务。本质上,它是一家具有垂直整合能力的开放平台。如此,易果接盘,就顺利成章,能够壮大自身的开放平台战略。 但联华超市业绩压力较大。2017年5月初,联华超市业务调整:旗下附属公司联华华商以9.7亿收购百联集团于义乌都市生活的全部股权,同时将自身持有的联华生鲜全部股权作价3.79亿出售给百联集团。义乌都市生活2011年成立,拥有义乌物业,主要从事义乌物业的开发与经营。事实上,之前联华超市以总代价9.98亿元从百联集团手中购买了义乌都市生活75%股权及吉买盛全部股权。支付方式是包括向百联集团转让联华物流全部股权,转让股东贷款5.99亿元项下的权利,以及支付百联集团款项等。 这就意味着,易果与联华超市之间,直接的业务关联就减弱了。双方的资本关联价值已经不大。 但是,这对阿里集团来说,却是一个极为有利且有趣的机会。在我看来,年初牵手百联集团,阿里与百联虽然达成了6大方面的合作,并且都有意愿完成资本联姻——在上海国资改革、混改背景下,百联集团确实也在尝试引入外部合作,但如何切入并不那么容易选择。 我并不看好阿里短期能快速渗透整个百联集团。这不是阿里的原因,更多是百联方面的体制约束。而且,也别指望实现所谓的“收购”,这种表述是带有风险的。 百联集团太复杂了,它由原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挂牌成立于2003年4月。它的商业业态几乎无所不包。 资本合作层面,路径选择非常重要。个人觉得,从联华超市切入最合理。后者创建于1991年5月,是上海首家以发展连锁经营为特色的超市公司,目前已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它是中国覆盖范围最广、业态最丰富(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零售集团,在几十个省市拥有3000多家终端门店。 之前,阿里曾收购银泰,投资三江与苏宁。从百货、超市、大连锁三个业态切入线下,为自身探索新零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商超形态,三江还无法给予阿里更大的试验空间。联华超市无论品牌、覆盖、标准化程度等许多方面,都远超三江。 当京东与永辉、沃尔玛建立深度合作打通商超、打通种种到家服务后,阿里虽然规模很大,但新零售的探索面临巨大挑战。 它与百联集团之间的合作,短期从联华超市层面切入,就不但是一种合作路径的问题,更是迫切的战略问题了。我们预判,淘系平台尤其是其中的天猫平台,菜鸟物流,未来会与联华超市之间发生壮观的整合。 如此,联华超市将获得丰富的流量与品类、强大的ICT技术支撑、供应链服务,提升移动端覆盖,具有超越更大时空的运营能力。而阿里则可以获得真正的零售业经验,尤其是后台的运营,将其融入到一个全新的体系,增强线下的体验服务,能比更多同行触达新零售的核心秘密。 如此,阿里牵手百联集团,就有了切实落地的节奏了。这对百联集团来说,终于找到一个兼顾稳健改革与市场效应及效率的窗口。对阿里来说,至少目前,在整个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联华超市更合适的投资标的了,它能比其他同业能够提供更深更广更具标杆示范价值的新零售探索空间。 新零售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过去近一年,阿里之所以遭遇许多质疑,尤其是年初宗庆后等传统行业大佬的质疑,虽有传统阵营的扭曲与误解,但也有新零售乃至“五新”战略落地的艰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