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大讯飞强大的技术积累,叮咚音箱经过近两年来的不断优化,目前的年交互次数达到了1亿次。基于此,叮咚发布了一份语音交互的标准,可以用来识别同样意图下不同地域、文化、性别的各种表达习惯(不同的句式和用词)。 叮咚语音交互体验标准的发布,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可以提供更优质的交互体验,更重要是的,它极有可能为第三方服务和内容厂商带来新机会。 且参考这份标准,接入产品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用户体验,不必担心因为因没有方向盲目行动而造成用户体验变差、导致用户流失。 在这份标准的指导下,或将迎来第三方服务和内容厂商接入语音交互的新潮,带动内容服务行业与语音交互行业合作的高速增长。 智能语音助手背后的生态服务 Amazon Echo 的胜利在于其语音助手 Alexa 掌握的无数技能,Google Assistant 以及Google Home之所以被人看好是在于其 Android 后发优势所具备的开放性。 智能语音助手类的产品要想在中国落地开花,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音识别那么简单,还有集成服务,一整套的中文生态、内容、服务等配套设施,是一种涵盖很多基础能力的生态系统。 对中国来讲,2017年被认为是语音交互设备爆发的一年,这既是叮咚智能这类国内语音助手产品的机会,同时也是在产品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且生态这件事并非某一家公司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做到。 以叮咚背后的京东智能云语音服务开放平台为例,其开放平台已经开放了应用、智能硬件和游戏三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下,又开放了十多种小类。 其中,应用类包括便携生活、办公商务、教育学习、新闻阅读、购物优惠、金融理财和社交通讯七个小类别;智能硬件类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机器人和其它四个小类别;游戏类也包含了音乐游戏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动作冒险等十多种类别的游戏。 尽管叮咚智能音箱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接近 Amazon Echo 形态的一款落地产品,但其实它能带给我们的还比较有限,仅仅问个天气、放一首歌都属于非常低效的服务,真正的需求应该是帮助和减少人们的生活或者工作负担。 就像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周期那样,初期的关键首先是用硬件快速占领用户,后期则将比拼的是服务与生态。 只不过智能语音助手类产品的规模化可能比大家期望的要慢,核心就在于商业上的正向反馈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技术提升产品体验,体验获取用户和销量,以此来带动生态的循环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多年且持续投入的事情。(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玉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