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向“用户及其关联用户体验为核心”进阶,通过平台用户体验拉新和增强用户黏性的思维,或许是一把开启微博下一轮爆发式的“钥匙”。 而另一方面,抛开平台本身的商业模式来讲,专业技术能力本身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变现空间,这对于看重上市公司盈利可持续性的海外资本市场,又多了一份信任保障。 从“内蕴其中的科技价值”到“彰显其外的大数据价值” 具备了流量、数据和场景等一切可被称之为“巨头”条件,甚至还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生态”,微博在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之后,有望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金融行业。 作为万业之首,金融具有连接、融合一切的特性。甚至未来,基于大数据优势下的金融服务,将成为带动微博各板块联动的催化剂。 其实,数据本身的价值并不大,信息串联后所形成的数据链、以及基于分析模型得出的数据结果,才具有不可撼动的价值,这同样也适用于微博再开发出的其他创新业务。 “大数据”是互金行业的必争之地,也是微博天然的强项。正如前面说到的,微博已经拥有了内容、位置、社交等维度的精准画像,而唯一需要补足的是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如果适时推出理财产品,其C端号召力绝对可以用“锋芒毕露”来形容。 微博做互联网金融,似乎并不局限于“纸上谈兵”。新浪高层曾在某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浪计划建立一个单独的公司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他表示,新浪及微博掌握的用户数据真实性较高、维度也较广,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也是来源于数据,这些数据与其他来源的信息相结合,更好地评估贷款风险,同时反哺和完善用户的征信管理体系,实现交叉螺旋式上升。 基于这样的理解,微博可以通过自身科技和数据优势,将二者融合再应用,实现用户体验的全面革新:借助生态内的海量用户数据,以互联网科技驱动大风控模型不断完善,同时降低欺诈风险;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将金融服务演变为智能化、个性化的操作服务;更大层面上,通过与生态外传统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培养用户金融属性,在生态内外、线上线下的数据形成合力后,微博将构建起一套完善的O2O生态体系。 长远来看,微博完全有机会打造成一个围绕平台用户,横跨内容、社交、媒体、金融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同时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用户的应用场景之中,将有效挖掘平台留存用户的“复用”价值。 微博在与时俱进,从被市场看衰到二度崛起,堪称中国互联网界的奇迹。在这片互联网创业的热土,有数不清的明显产品在红极一时后被人彻底遗忘,而像微博这样能在边缘化后再次杀回舞台中央,可谓绝无仅有。 硅谷投资教父彼得?蒂尔曾有一段总结让人印象深刻——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创造新的东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到N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但是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 也许,微博此时在做的,正是下一个从0到1。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