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架电、修路、打井、挖水渠……一项项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李绍华也开始培育秧苗,品种是五常的稻花香二号。 开阔的育苗棚里,一指多高的秧苗整齐长在育秧盘上。经李绍华改造,除了增加眼孔外,秧盘的底部的高度增加5mm。如此一来,盘底可积水5mm,为秧苗供水。 与一般育秧不同,李绍华既不用黑土,也不添加营养土,仅用沙土就可完成育苗。据他介绍,这项土育秧技术已向专利局申请专利。 他毫不费力地卷起一盘秧苗,对折又松开,秧苗收放自如。“理想的状态是秧苗长出三个叶与一个芯,高度不能超过16公分,然后再移栽到田里。” 到了插秧的时节,正赶上大风肆虐。儿童节那天,一场10级大风将100余亩秧苗盖上了厚厚的沙土。 为了防风,李绍华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比如为了加固育秧棚,他研发了结构性钢材。 又是一场大风袭来,紧挨着李绍华家的另一家的育秧棚,被吹的零零散散,损失了几十万元。“自家的棚没有事情。” 此外,田间管理也不是易事。 因为在最初的时候,两场大风吹过,李绍华请来的四五个业务员便因条件艰苦辞职离去。李绍华只能自己摸索。 为给地下水提温,他利用地下水水压带动风扇,为井水散冷提高水温。 此外,他还研发了牛粪细胞壁破壁养分快速释放法、使用悬浮剂的滴管方法、铺盖节水升温除草罩。 再流转14500亩地 经历种种波折,李绍华终于捱到了水稻收割季节。国庆节时,他站在田垄间,眺望远处金黄的分割线——一边是荒凉的沙漠,一边是金色的稻谷。
◆ 绿油油的秧苗上,点缀着露珠。 “心里停不住地澎湃与感动。”这位粗犷的东北汉子,眼睛有些湿润。 站在地磅前,李邵华算着今年的收成,“每亩平均产600斤,5000亩一共是300万斤,与预期还差20斤”。但令他欣喜的是,每亩地的生产成本降低到4000元以下。 但时间不等人,大米销售又是新的难题。除了推进公司投资自研的智能鲜米机柜覆盖高端小区以外,李绍华通过沙粮哥官方微信宣传,并采用分销模式、代理加盟模式、众筹预售模式。 消费者对于沙漠大米的认可度,符合李绍华的预期。因为沙漠昼夜温差大,沙土富含矿物质,所以沙漠大米的蛋白质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6倍;而且米粒更加饱满。在蒸煮后,米饭有嚼劲且口感细腻。 去年6月,300万斤大米一售而空。 为试验其它品种的沙漠种植技术,李绍华在去年流转了14500亩沙地,用于种植小米、土豆、苜蓿、燕麦、花生、土豆等8种农作物。 去年一年,他实现了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第一步:成立农业合作社,聘用当地农民管理农田,且收货时,每亩地给予农民分红。
◆ 沙漠大米的产品上,是沙粮哥李绍华。 今年3月,沙粮哥获得4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接下来的一年,他规划扩增种植面积到三万亩;到2023年,李绍华计划实现100万亩的沙地农作物种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