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美图于2016年底成功在香港上市,j2直播,虽然其后围绕股价的各种风波不断,但是当年的一个简单制图软件能够走到市值300多亿港元的今天,实在令人惊讶。从美图的用户群体上来说,这是一票对美有着追求和幻想的年轻群体,美图的4.5亿用户也证明了这种能够满足美的追求的产品拥有极大的用户需求。随着美图手机新款推出再一次的一机难求,不得不承认颜值经济已经从最初的散兵游勇走向了整体产业的时代。 化妆、美颜、医美,这三大板块构成了亚洲颜值经济的主体。其中化妆和美颜两个板块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医美则成了颜值追求的最后一块高地。随着技术和概念的推陈出新,医美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被认同为是一种让人变得更美的修饰手段。而且相比较于美颜,它可以让美丽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图片中;相比较于化妆,它还能禁得起跳入泳池和暴风雨的洗礼。因此这个不算新兴的行业的火热程度,在近几年来颇为令人侧目。 2010-2013年医美行业持续火爆,以去年一家医美互联网平台更美APP获得行业最大融资为分水岭,该行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格局。从更美APP在去年底发布的「2016医美白皮书」中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国内的医美市场总值将在2019年突破万亿关口。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美市场。其它国内外的诸多统计数据也都显示出,近年来国内医美市场基本保持了20%的年增速。 而互联网,很显然是这艘快轮身后最显眼的一对高速引擎。 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互联网都能或多或少改变它原本的生存逻辑。放置到医美行业中,互联网首先改变的是原本暗箱式的销售模式。在以往,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许多不具备相应的行医资质的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甚至在住宅区中设立「私人」美容会所;许多美容院所谓的「医生」,并不具备相关资格,更有「零基础学员、三天学会割双眼皮、五天学会打美容针」这种「速成整形师」;还有冒名「韩国专家」坐诊,或偷换概念,将普通手术包装成「韩国技术」,摇身一变就天价收费的「洋大夫」等等问题都是饱受市场和消费者诟病的缺陷。而互联网带来了它一贯的透明和公平化。 在互联网逻辑的统领下,在线医美平台中所有的医美机构、项目和医生的资料都是透明化的。每个项目都以货架的方式呈现,相关服务内容和费用一目了然。同时有平台监管和用户售后反馈等渠道,来对服务过程和质量进行保障。 同时转变的还有「医患关系」,依旧也是在互联网的逻辑之中变成了以用户为主导的模式。在传统的医美服务模式中,用户作为被宣讲的主体,对于项目的选择有时会过度「参考」咨询师的意见。而互联网从根源上改变了信息不对等的状态,许多互联网医美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项目介绍和经验,并且提供渠道帮助用户进行比较判断。因此在用户走进医美机构前,往往已经完成了决策过程,服务过程中形成了以用户为主导的体验。 这种互联网化的转变,让医美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速完成了行业的规范和沉淀,也让在线医美平台收获了大批量的用户和社会注资。然而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医美行业也一致有它的瓶颈存在。A股市场中的第一家医美企业朗姿股份的董事长申东日就曾经表示,医美行业的毛利达到60%,然而依旧属于赚钱不易的行当,主要原因是获客成本高昂。一直以来,医美行业都对广宣有强烈的依赖,尤其是户外展位、电视广告,近年来明星代言的风潮也十分烧钱。互联网的加入,显然也给这烫手的状态带来一丝清凉。 脱胎于颜值经济中的网红,大面积取代明星成为医美行业的新宠。不仅成本低了更多,合作的方式也更令人愉快——网红亲身体验医美项目的经验和感受,对粉丝来说是绝对的推动力。同时还有很多互联网平台推出了更具趣味性的获客手段,例如更美提供的智能面部分析和整形模拟器,用户可以上传自拍,随后得到系统通过算法给出的最佳整容建议和预测。并且还随之提供对口的入驻美容医师和机构的一对一咨询,这种以好奇心为噱头却以直接转化为结束的营销手法,从检测到诊断再到口碑式的医生筛选,最后再线下就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这一模式对用户而言极具诱惑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