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近日获悉,职业前教育公司职业蛙 CareerFrog 获得数千万元 B 轮融资,由华图教育旗下的华图资本领投。职业蛙方面表示,这轮融资后公司的业务重点将放在企业端上面,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大学生人才推荐服务,同时继续产品技术研发及人才建设。 36 氪曾经介绍过职业蛙,公司曾在去年 7 月获得 1200 万元 A 轮融资,由上海久有基金领投。职业蛙的求职解决方案包括“评估职业能力、规划职业方向、提升求职认知和技能、推荐工作机会、初入职辅导”等环节。 职业蛙的创始人卢明霞曾向 36 氪表示,职业蛙的壁垒在于他们的“在线求职竞争力评估系统”(即 Feedback-Data-Match,反馈-数据-匹配理念)。企业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教育、培训、网申、面试等数据快速精准判断候选人,而企业对大学生的简历、面试、入职后的反馈数据也会被录入系统,用于优化求职服务内容,使匹配更加精准。 根据职业蛙提供的数据,2016 年职业蛙的业绩实现了 500% 的增长,目前付费人数已经覆盖全球超过 23 个国家和地区,400 多所海内外高校,同时与 1000 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 36 氪之前的报道来看,进入职业前培训的公司有两类:一类是以实习僧、Hiall 为代表的校园招聘公司,一类是以职业蛙、Unicareer 为代表的以课程服务为产品的教育公司。因为职前教育的特殊性,既可以算入高等教育,也可以归为职业教育,直播,参培率较高的是 IT 和泛商科类。 以下是 36 氪曾经对职业蛙的报道: 大学生求职教育公司“职业蛙”今天向 36 氪表示,公司已经获得 1200 万元人民币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上海久有基金领投,估值超过 1 亿人民币。创始人卢明霞表示,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技术、市场、销售四个方面的投入,目标是“引领大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 36 氪曾经报道过大学生求职教育类产品面包求职、FutureTour,两者都用“课程+求职指导”的方式主打“一站式服务”,同时进入高校做课程共建。但创始人卢明霞表示,职业蛙在“测评”和“重服务”两方面做到了不同。具体来说,职业蛙的产品包括了“评估职业能力-规划职业方向-学习商业知识-了解行业信息-提升求职技能-了解公司-Offer 发放”等几个阶段,每个付费用户都有班主任做全程一对一沟通。
职业蛙的前身为 2004 年创办的求职交流社区“咨询的天空”,2010 年“CareerFrog”品牌正式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卢明霞曾经做过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面向大学生的产品“8 点后”,但是她发现 C2C 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每次 1-2 小时的职业咨询无法保证内容的连续性,而求职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就需要导师的系统性规划,因此职业蛙从分散的 C2C 探索出“一站式”的服务模式。 由于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信息差,“职业前教育”的概念正在趋于成熟,在大多数公司都选择和高校合作的今天,职业蛙的产品壁垒在哪里呢? 卢明霞表示,职业蛙自主研发了一个“在线求职竞争力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已经记录了过往 3 万多名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测评数据。对有确定职业倾向的学生,系统会根据学校的排名、GPA 等硬性指标打分,客观分析出学生目前所处的阶段和目标行业或公司的差距,然后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对选择行业都比较迷茫的学生,职业蛙的求职顾问会通过沟通给出建议。 课程方面,职业蛙将原来的线下课程改为线上直播课,每个班 10 人以内,并且通过滚动的、去班级化的上课方式,保证每个新付费用户都能“随报随上”。卢明霞介绍,职业蛙原来的线下课程都是在周末两天内完成,但是这种压缩课程导致学生很难消化,因此现在的线上课程周期为一个半月(30 多个课时)被分成了 100 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主题,课程主要分为 3 个内容: 通用模块:类似“必修课”,直播,主要包括职业规划、简历修改、面试等环节; 行业专属:类似“选修课”,目前已经开设了 8 个行业; 技能课程:根据既定行业培训某个具体内容; 卢明霞透露表示,这种“标准化模块,定制化课程”的方式课时完成率在 100%,每个行业都设有教研组长,带领 100 多个兼职老师研发内容,下半年将继续拓展高科技、法律方面内容。收费方面,职业蛙分为 1.6 万/ 人的基础版和约 3.8 万/人的“保 Offer版”,从去年 8 月至今,职业蛙的付费人数在 1000 人左右,大约 60% 的用户选择了基础版,课程总毛利在 90% 以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