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虎嗅会员圆桌主人,似乎过多的背景介绍都算赘述,atv,果壳网、在行、分答创始人姬十三。 “让知识变现”,一直在求索的命题 九年前,科普作者姬十三挑头成立科学松鼠会致力科学传播,继而创办果壳网,成为中文世界里最重要的大众科学品牌和科学网络社区。2011年到2014年,因为寻求商业化变现,姬十三收到很多粉转路的微博留言。然而和“传播科学”同样重要的是,让传播科学的组织活下去。 MOOC、果壳空间、菠萝科学奖、万有青年烩、科学BangBangBang、知性、十五言、强行科普的公众号……果壳一直围绕着知识传播和变现做了很多尝试。#会员也是虎嗅的尝试了# 直到2015年,分享经济概念的盛行触动“姬十三”的神经,让盈余的认知交换起来,标上价签,形成自由交易的市场。作为CEO的姬十三也带着“在行”的原型,用在果壳内部路演的方式启动新项目。 2016年5月,因为“分答”偷听机制的加入,快速引爆成了现象级产品。付费用户快速突破百万,机会来了,不仅要求那个人有准备,还得有魄力和能力接得住。姬十三迅速把团队重心转移到分答,快速调配团队,产品以周为单位快速迭代。 很多人会质疑,说分答火过一阵就没消息了。持续关注的人能看到,一年时间里,从“分答”到“快问”再到“小讲”,姬十三和团队在“知识付费”这片野地里快速狂奔。 姬十三眼中,知识付费——矛盾、冲突、有趣 我们在谈论知识+付费的时候,应该用哪个词去概括,知识经济、内容付费或者知识付费?初生的行业,各自用着不够准确的词汇,在磨合中“约定俗成”。某个闪着思想”高光时刻“的晚上,姬十三在小密圈发了几条对知识付费的思考,颇有些辩证的哲学意味,假装用模拟采访的形式,摘录如下 (回答是姬十三的原话,提问为事后添加): 会员大秘秘:你觉得能用“知识付费”去概括这个新兴的行业吗? 姬十三:“知识付费”这个词一点都不准确,根本无法描述这个领域。不过我喜欢这个词,不是为了准确,而是因为它充满了冲突感。从逻辑上说,知识付费当然是内容付费的子集,但如果我们从子集角度来理解,就会失去对这个行业的洞见。 这个初兴的领域,充满了误解和分歧。这恰恰是最有趣的时候。 会员大秘秘:“焦虑感”是知识付费市场的源动力吗? 姬十三:“焦虑感”是时代特征。用焦虑感来描述知识付费的用户动力, 没错但也没用。 会员大秘秘:你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产品创新? 姬十三:浓缩书的演变,音频价值的二次发现,伪互动感的产品创新,是知识付费的三枚火种。 会员大秘秘:你觉得“知识付费”会是一阵风,还是崛起成为一个新行业? 姬十三:“知识付费”的崛起机会,核心在于它对人才 (包括从业者和供给者)的吸引力度,能否快速聚集 “行业总智力”,超越传统的承载知识更新需求的领域 (教育出版传媒)。从这个角度说,一切刚刚开始。 本次会员圆桌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想聊聊这么三件事,当然每件事也会衍生出很多具体的问题: 所谓“知识付费”的新兴市场有多大?边界在哪? 知识付费产品存在什么 共性特征?换言之,需要顺应哪些市场的变化? 人和新的知识产品会建立什么形态的 关系? 知识付费这个词的结局有两种,变成被吹过的一阵风;另一种留住风口,长成真正有影响力的行业。而这两种结果之间,差别不是机会,而是有没有好的产品和团队让它落地。 这场会员圆桌上半场,atv,姬十三来说说在他脑子里打架的想法;下半场,相信有你的参与,会变成关于知识付费的“头脑风暴”。
聊什么? 主题:姬十三关于知识付费的九年思考 具体聊什么问题,我先抛砖引玉丢几个。这次圆桌讨论以知识付费为中心话题,问题方向不限,但要求提问有质量。 知识付费到底隐藏了多大的市场? 如何在产品设计上,赢得用户的信任? 什么样的内容才值得付费? 你相信知识能碎片化学习吗? 好的知识分享者,具有怎样的特质? …… 会员圆桌游戏规则 一位圆桌主人,15人左右封闭私密分享、双向交流。 上半场:一小时 圆桌主人姬十三的独立分享 下半场:一小时 自由Q&A 为了保证交流的质量,请在参加活动前准备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虎嗅会员的大秘秘会微信私信你交作业。 特别建议参与会员 内容从业者、创业者、投资人; 善于分享知识,或未来有心致力于此; 关心知识付费,有自己见解的你…… 活动信息 时间:2017年5月9日(周二)18:30 签到 地点:北京 朝阳(具体地址抢位后可见) 时长:2小时左右 19:00—21:00 #插播三则虎嗅会员圆桌-5月活动预告 5月14日下午- 北京- HTC医疗总裁,前Google中国工程院院长 张智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5月16日晚上- 深圳-分期乐CEO肖文杰:消费金融 5月23日晚上- 北京-《知日》创始人苏静: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参与方式 仅限虎嗅会员参与,虎嗅会员请 直接在虎嗅APP-“会员”-“会员圆桌”中,直接点击“立即抢席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