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李开复从SGA公司做一个内部创业。这个创业做的是,能不能让每一个网页充满了 3D,3D 的游戏、动画让网页显得更精彩,让人们浏览的不是网页而是一个一个房间。一定程度上和今天的 VR 非常相似。但这次创业非常失败,2000 万美元的投入,100 个员工,几乎全军覆没。从这个失败里李开复得到了一些教训,在此前的MIT演讲时也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有用的创新”。 科学家在科研领域中关心的问题是,这件事情别人是否做过,是不是全新的;如果有人做过一定要看别人科研的报告,看自己有没有增加的价值,但增加的价值不如突破的价值大。所以每个科学家不断要求创新,所谓创新是做前人未做过的工作。这句话代表了科学、追求科学精神的一种含义。 但是一个创业者,或者一个 VC,他更重视的是什么?怎么样打造产品,开奖,怎么样产生商业价值。甚至在 VC 今天投资过程中,想想我们投的每一个团队冒了人才的风险、商业的风险、竞争的风险、执行的风险,我们非常不愿意再冒科技风险了,所以我们更愿意看一个团队说:这个技术已经被证明了,只是把它应用在场景里。 刚才两段话能够让大家看到科学家本质和创业者、VC 本质截然不同。一个是仅仅追求做前人未做过的工作而不考虑它有没有用,另一个是只需要赚钱不希望冒科技风险。因此,如果两者可以有效融合才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组合。 科研选题与风口有很大差异,而将技术转换成价值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又是创业中的重点所在。 眼下,科学家创业迎来了一个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机,可以看到除了今天谈的人工智能以外,在区块链、生命科学、高能电视、细胞扩增、基因编程等等,几乎每个领域都是创业的机会。科学家与VC的有效结合是可以拿下这个风口的。当然,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最需要的依然是AI科学家。因为今天 AI 技术还没有进入主流,AI 平台还没有产生,因此 AI 应用还不能井喷,只有少数手中掌握着如何把 AI 应用起来的科学家能够创业。 AI扩张的“三步曲” AI 最大突破是七年前深度学习。我们可以理解深度学习是一个超级 EXCEL 表,很多数据丢进去以后,再丢一个数据,就能够做出预测、判断或者分类;很多人脸丢进去就区别认清每一张脸;很多淘宝商品和用户丢进去,就知道你想买什么了。所以未来的 AI 就能帮你解决人生难题:今晚我想吃什么?因为AI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就是一个先知的、对未来能够做非常强大预测的 AI。AI 在这个阶段是单领域大数据驱动的引擎,开奖,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黑核,可以进入各种领域。AI 扩张一定会经过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把已有的大数据用起来;BAT 在用,今日头条、快手、滴滴、美团都在用。另外,金融领域可以用,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智融集团的用钱宝,一个月放出 30 亿的贷款,因为可以把已有的数据、用户数据激活做小额贷款,还有医疗。 第二个阶段是把没有的数据收集、上传;用各种摄像头把人脸收集起来,收集了 500 亿张人脸,所以随时识别 300 万张人脸,这不是一个人类的功能,而是超人类的功能。 第三个是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从工业走向商业走向家用机器人,再走向全方位的无人驾驶。 这三步曲大概是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的蓝图。我们无法确定的是AI是否有意识、有人类情感、掌控人类、做我们的工具、是否能自我重新迭代、自我重新重写等等,这些都是未知。但已知的可以推出这些应用,应用推出后产生巨大结果、产生巨大价值,国家征税,取代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用大量的征税补助下岗工人重新训练自己,以改造教育。 对科学家参与AI创业的4条建议 李开复在演讲中给想要创业的科学家提了4条建议路径: 第一,自己撸起袖子做创业;这个最困难,因为科学家本质是创新,而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第二,找个商业合伙人一起做; 第三,留在学校,继续做创新;把技术授权出去,让学生或者别人做,这是我大大鼓励的。 第四,是提供开源,发布数据和内容。
恪守自己的科研岗位也会得到商业价值,比如经过技术授权。如果你决定创业,也希望你能够了解,创业的话就要知道客户才是上帝,需要知道怎么样去拿最有价值的 VC 钱帮助你补足短板,比如创新工场,要能够有纪律、有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是提出问题,而是解决问题,解决的时候重视效率,做你擅长的事,找合作伙伴,补足你的短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