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一直把携程对标美国的OTA巨头Priceline,当初携程成立也或多或少受到Priceline的影响,所以如果看对标Priceline来说,类kayak和Skyscanner 模式的去哪儿和类似Booking的艺龙同样不可或缺,这是支撑起携程未来市值走向更高峰的引擎。 更重要的是去哪儿的比价平台已经包含了TTS模式,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比价平台,市值和发展空间早就超过了kayak。同时,从退市时的估值看,去哪儿市值44.4亿美元,约占携程的市值的20%,占比并不低,财务出身的孙洁不会大方到用这么巨额的费用来消灭一个竞争对手,况且即使消灭去哪儿类似去哪儿的平台即可会崛起。 2、去哪儿模式和用户与携程的互补 梁建章曾说,去哪儿的未来会聚焦在二三线的价格敏感性用户,这群用户是携程目前无法覆盖的,同时也是未来OTA增长的主力人群,可以说他们才是旅行行业的未来,如果缺少去哪儿,以商旅和服务为特色的携程很难吸引这群价格敏感的年轻客人,就缺少了布局未来的筹码。而去哪儿的比价模式在十年间成长为独角兽也证明了平台的价值,迫使携程如鲠在喉不得不借道百度曲线收购。 3、去哪儿是狙击竞争对手的布局 去哪儿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行业的比价和垂直搜索模式,去哪儿现有的技术架构和运营模式是目前OTA很难超越的,同时解决了用户的搜索比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行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去哪儿模式对年轻用户是极具吸引力的,年轻的用户才是未来。 同时,去哪儿的模式本身也是狙击竞争对手的利器,当途牛、同程、新美大等试图对携程发起价格战时,去哪儿就是最好的利器,携程完全可以用去哪儿降价抢占市场份额,而用携程保持利润。所以在OTA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在,去哪儿就是携程的一道屏障。 3,去哪儿面临困境,但携程有药 在2016年年初,去哪儿模式引得九大航空公司封杀,最终通过携程斡旋以及30亿元入股东航而化解,这造成了去哪儿当时估价16%的下跌并影响了2016年去哪儿的整个机票业务,同时也间接加速了航企规定四折以下机票航司官网独售的行业规则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哪儿的野蛮生长的确拖累了携程,需要携程做善后,但也正是野蛮生长让去哪儿拥有了更快的增长速度。相对于更加稳健的发展,去哪儿可能更愿意快速的野蛮生长,这是去哪儿基因天然决定的,而与携程的联合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上游供应商的障碍。 因此,也正是因为去哪儿市场与携程的高度互补,以及去哪儿模式的未来发展空间让去哪儿摆脱了类似快的,Uber ,58这样的老二被并购后迅速死亡的命运,仍然能够独立发展获得发展机会,携程去哪儿的互补模式在中国互联网的大潮中会越来越盛行,只有这样的并购才会带来除了价格战停止以外的市场增量价值。 三、去哪儿的下一站究竟去哪儿 毋庸置疑,经过一年多的架构调整及业务整合,去哪儿和携程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人员和职能区分:原无线事业群酒店业务线、目的地事业群、酒店及海外事业群合并为大住宿事业部,原无线事业群功能拆分到各个事业部和总部。去哪儿的高星酒店业务被并入携程,而去哪儿将会主要负责中低端酒店业务,去哪儿的度假已经和携程度假合并,酒店,机票,市场等业务的人员架构也有交叉。 但去哪儿面临着诸如携程和去哪儿双品牌战略能否奏效,去哪儿如何在兼顾盈利的基础上保证持续高速的增长速度,甚至如何在更长时间里加深去哪儿员工的归属感,如何保持携程和去哪儿的平衡等挑战。 当然,去哪儿的未来再度上市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去哪儿如果想保持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大品牌和市场方面的费用,也意味着去哪儿的的亏损即使在携程的管控下也很难实现盈亏平衡。如果去哪儿仅仅成为携程的kayak,那去哪儿可以快速盈利但它也会因此失去大部分的活力,变成一个纯粹的垂直搜索,这对去哪儿或携程来说都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那未来的去哪儿到底去哪儿?我们不妨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遥望去哪儿的未来走向。 1、成为携程的互补,联合做大市场规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