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人家怎么做,不考虑我是谁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即喜欢看别人怎么在做。近几年行业门店的装修和布局高度“神似”,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近10年来天天倡导和强调:每个门店要以商圈的顾客需求为导向!店的顾客是谁?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偏好怎样?顾客每次客单的结构和返店周期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而不是老是去看别人的店怎么整。 你们有看过屈臣氏每个门店的装修是一样的吗?是不是与其他店铺与众不同?我们很多本土的零售店,其实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要老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最后迷失了自我。
只考虑自己想卖什么样的商品,不考虑顾客是谁 相信大部分零售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谁进店,都只想推自己最想卖的商品。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也是门店目前最严重的误区和症结!特别是今年以来,零售店面临的经营成本压力比较大,这种只想卖自己最想推的商品的现象有变本加厉之势。 只考虑自己,不考虑顾客的感受,更忽略和不尊重顾客的真实需求,这种单向式的经营思想,你认为还能走多远呢?
只考虑客单价,不考虑提篮数 什么叫客单价和提篮数?如果你的平均客单价是50元,那这个客单里面是一两个商品,还是三个以上的商品,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 客单价越高,提篮数越低,意味着有利润、有客单的产品销售占比过高,能培养人气的商品和基础品类占比过低,也说明店员都在主推她们想卖的商品。 客单价越低,提篮数越高,j2直播,则表示人气商品和热卖品类占比更高。当然,目前大部分零售店存在的问题都是前者。 只考虑商品的毛利率,不考虑商品的“流转率” 有些名品或容易热卖的人气商品,可能毛利很低,但流转率高。 以白酒为例,假如它是10个点的毛利(低的要死人),是不是毛利空间就很小?但如果说它每个月可流转1次,一年可流转12次,以本金10000元为例计算,也就意味着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的毛利,一年下来周转十二次,就产生了毛利12000元,那它的年毛利就是120%了!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10000元一年周转十二次,还意味着为你带来了大量的关注、消费名品的主流客流和人气。另外,我们自己有利润的一些产品,一定要敢于拿出毛利空间来做活动,以提高它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转率。 可是,现实经营过程中,实体店在这个方面却只认死理。因此,品类结构不合理,坪效更无从谈起。 只考虑促销方法,不考虑实体店的“进店率”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很多店主天天琢磨,看对方怎么做活动自己也怎么做,却忽略了做活动是为了提高门店的进店率。 如果零售店所在的商圈普遍缺乏人气,进店率不足,如果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成交率和销售业绩,而没有考虑去提升顾客进店率,那么即使有再丰富的销售技巧和活动打折,没有顾客进店,成交又靠什么实现呢? 阿Q精神,今年大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就先看看对面的店,也偶尔出去看看其他地区的店,发现人家生意好像也不是那么好,心里就踏实了,晚上睡觉就觉得很安稳了! 错误思维带来的巨大困境 以上这六大错误的习惯性思维,给我们的实体店朋友带来了巨大困境: 阿Q式的随大流 就是天天改来改去,学来学去,越学越迷糊。而在顾客看来,你的店跟其他店其实没什么区别,甚至装修和货架都差不多,因为是同一个制作柜台的广告公司不会差异化,只关注高大上。 为什么同样是父母生的几个兄弟姐妹,每个人都不一样呢?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大家店的外在形象、内在结构及经营方式,做自己就好了。水平高的,就做好一点,水平不高的,就做实在一点。 万变不离其宗的“营销宝典” 主要特征是天天打特价、天天免费送,最后的结果是天天低毛利、亏本,顾客最后会习惯你的卑微! 现在行业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今天顾客在这个门店领免费派送礼品,明天又跑去其他店领礼品。 这些现象内在的本质,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抓住、拴住真正的消费者) 优化门店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