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Wired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atv,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2016年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正式将“新零售”概念提及人前。什么是“新零售”?我想比较具有普世性、也被大家广为认可的解释是,“新零售”代表着未来电商与实体商业的最大趋势——线上、线下走向结合。两者由原先的看似独立,甚至冲突,走向融合。 但这种融合必然不是简单的1+1,而更可能是一种精准化、体验为主的模式,消费者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解,从而做到引导消费需求,也可以用更流行的说法——“完成一次消费升级”。在我看来, 商业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交易”,交易的可以是一个物品的所有权(电子商务、实体经济),atv,也可以是一种体验(娱乐文化、旅游、医疗)。菲利普·科特勒的消费者行为选择模型中,消费者完成的是“问题认知→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如果我们思考过去几年电商的爆发对用户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就会感知到一种现象:互联网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交易效率的问题,但在降低用户的购买决策难度上却鲜有帮助,甚至有所提升。
这也是我试图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维度来思考新零售领域机会与问题的初衷,或许许多问题就能够从中找到解释,也能激发更多的灵感。 一、互联网从技术层面提升交易效率后,却无法更好地帮助用户做决策 在今年以前,当我们谈及零售,似乎只有电商是唯一的主旋律。简而论之,电子商务的爆发,是对效率的追求。过往我们看到的是线上对线下的极大冲击,本质上,是高效率运营模式对低效率模式的打击。这是互联网作为工具,极善于呈现和实施的事情。于是,商业形态也相应做出变化,线上称王,线下趋弱。 交易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就是“交易决策”。在决策前,用户累积需求、筛选供给,需求的累积基于大的社会背景及微观的个人主观感受,筛选供给则是商家竞争优势的最终展现。以电子商务为例,商品的诞生源于生产商对社会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判断,通过各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的形态最优展现,等待用户决策。决策后,主要进行交易的实施,在电商而言,待用户决策后,对接的则是物流、供应链、后端服务等诸多能力。互联网完成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快速降低用户“决策点”前后存在的筛选成本、交易进行成本、信息传递成本等。 但是当模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由于效率提升带来的信息过载却使用户的决策难度开始上升。我们能够观察到,如今的品牌及渠道更迭速度不断变快,用户内心一直在运营的决策模型也因为新增了太多的变量,从而开始变得极其复杂、难以捉摸。决策难度的上升还体现在消费者开始依赖搜索引擎,依赖各种推荐算法,人们已经开始无法处理自己原有的需求。 因此,诸多的内容电商寻找到的路径就是通过提供优质内容,期望吸引用户并帮助其做购买决策,完成转化。但转化效率始终是一个待考的难题。内容的产能、质量与匹配的精准性之间像三权分立般相互制衡。如果我们不谈“电商”,只聊“内容”,今日头条为用户聚合了足够多的内容,但它真的做到了精准匹配,影响心智了吗?我认为是有待商榷的。同理,内容电商的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究竟能发挥几分,却是一个问号。 如今,电商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线上获客成本已与线下无二,甚至更为昂贵,零售业态正在产生变革之际,或许“用户的购买决策难题”会是新的机会与方向。 二、新零售机会:影响用户决策,降低决策难度 我认为,降低用户决策难度需要的是一只无形的、但却坚定可信赖的手来推动,而不是简单地由一个陌生人为你罗列出的一长串购买理由。我们都已看到未来零售的大趋势是线上线下走向融合,那么究竟该如何影响用户决策、降低决策难度?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十分复杂,消费者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与收入水平,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总结下来,大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科学家”的做法,一种“哲学家”的做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